资料图片
眉山网记者 蒋萍
“春困秋乏夏打盹儿,睡不醒的冬三月”,是人们说爱瞌睡的人的口头禅。秋高气爽,可你是否感觉时常犯困,四肢乏力,任凭前夜睡饱8小时,第二天清晨醒来依然觉得疲乏无比?这可能是“秋乏”的表现。
在中医看来,“秋乏”实为夏耗欠下的一笔“身体债务”,是向身体发出周期性修整的信号,需及时调整。到底如何解秋乏?听听专家怎么说。
白天没精神?
“秋乏”在作怪
“很难相信我这个不爱睡觉的人睡了11个小时还是好想睡!”“上班感觉一路是飘过来的。”……近日,在微博、朋友圈上,关于困倦、疲乏、瞌睡、犯懒等关键词的秋乏吐槽此起彼伏。
在眉山一家企业工作的陈女士最近感觉十分糟糕,她觉得浑身没劲,昏昏欲睡,注意力也不集中。“前几天做一个方案,错误连连。”陈女士说,以往工作起来精力充沛,效率很高,没少得到主管赞赏,不知道这些天为什么精神困乏、有失水准。
“我是脾气见长,动不动就着急。”9月13日,在保险公司上班的李先生告诉记者,最近几天他明显觉得自己有点焦躁,总是开心不起来,情绪上来时还想发火。“睡不好,脾气也大,我到底是怎么了?”李先生苦着脸问道。
“秋乏”
是夏天欠下的债
“秋乏”是什么?城区某医院中医师王冰介绍,秋乏简言之就是夏天时健康“欠费”,秋天时才需“充值”。
在炎热的夏天,人的身体大量出汗造成了水盐代谢失调、肠胃功能减弱,人的身体处于过度消耗阶段。此外,人体在夏天又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和舒适的气候环境,使过度消耗的能量得不到完全的补偿,结果欠下了一笔夏耗“债务”。
夏去秋来,气候由炎热变得凉爽宜人,人体出汗也明显减少,水盐代谢开始恢复平衡,人的心血管系统的负担也得到缓解,消化系统功能也日渐正常,秋季的夜间,最容易入睡,睡眠深沉而香甜,但清晨醒后仍会感到疲乏,还想继续睡下去,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秋乏”。
王医生介绍:“其实这是身体在提醒你,该好好休整一番,以便重回正轨。从这个角度来说,秋乏的出现其实是身体的自我调节和保护。”
多吃碱性食物
适度锻炼 可解“秋乏”
王医生介绍,“秋乏”是人体随气候变化所产生的自然生理现象,是由于体液偏酸造成的身体感受。因此,建议多吃一些偏碱性的食物,以改善体内的酸碱平衡。如海带、西红柿、茄子、马铃薯、葡萄等碱性食物,这些食物都能帮助人体克服疲倦。
此外,还要适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这样有利于提神醒脑。多吃些谷物和粗纤维的食物,可以帮助身体排毒,并能起到平衡体液酸碱度的作用,含粗纤维较多的食物有芹菜、黄豆、梨、山药等食物。
同时,秋季睡眠宜早卧早起,符合“养收之道”。而适当午睡利于化解困顿情绪,消除疲乏的感觉,但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以30分钟到1个小时为宜。
值得注意的是,到了秋季,气候的变化会加重心脏的负荷,对于长时间用脑的上班族来说,容易引起大脑的血液和氧气供应不足,从而使大脑出现疲劳感,常表现为头昏脑涨、食欲不振等。王医生建议,可适当地做有氧运动,以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使大脑的氧气供应充足,有助于疲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