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徐寒临(右)。(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王允浩 文/图
2009年,他从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数字动画专业毕业后,先后在多家媒体和传媒公司工作,期间多次担任大型活动晚会及专题片制作负责人。为了梦想,他辞职创业,从婚礼微电影开始起步,拓宽至商业片的拍摄,主导的作品在国内获得多个奖项——80后徐寒临,凭借创新意识,创业之路越走越精彩。
一个机会
他选择微电影之路
2012年初春,在眉山城区一幢居民楼里,徐寒临思考着自己的时微影视设计工作室未来的发展之路。“当时资金不多,也没有任何资源,为了做出最好的影视作品,我殚精竭虑,还要为如何推广这些作品抓破头皮。”徐寒临说。
在朋友推荐下,他为一对新人制作了关于其爱情故事的微电影,影片投放在微博上,短时间内吸引了很多本地年轻人的关注。当时眉山很多人不了解婚礼微电影,认为婚礼影像只是单纯的记录,直到该作品的出现,很多人才意识到,原来婚礼还可以拍得像电影大片一样精彩。
看到影片反响不错,徐寒临决定主攻婚礼微电影,开始疯狂工作:白天在户外拍摄,晚上在工作室里熬夜剪片;在微博上频繁更新高品质的作品,在线下积极与婚庆公司展开业务合作。
2014年中国第一届婚礼视频大赛举办,吸引了全国乃至全球的顶尖团队参加,徐寒临抱着学习的态度投递了两个作品。想不到的是,两个作品在数十部优秀作品里面脱颖而出,进入“全国十强”。当站在北京主会场的那一刻,徐寒临心中十分感慨:“这个过程特别艰辛,因为别人在聚会的时候,我在加班;别人在休假的时候,我在加班;别人在睡觉的时候,我还是在加班。”
不断学习
推动公司转型升级
2015年,徐寒临的工作室逐渐转型,在巩固核心业务的同时,往商业片的方向发展。2016年,徐寒临把工作室变为了公司。
公司主要从事政企宣传片、微电影、影视广告等影视制作服务,成立以来,先后带动30余名大学生就业,现有员工13人。公司重视作品质量,是众多同行学习的对象,不定期为影视同行提供技术支持。
公司至今为眉山及周边地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大型企业提供了高品质的影视制作服务,已成功策划、拍摄、制作了300余部各类影视广告、政企宣传片、各类大型晚会、微电影等影视作品,作品广受赞誉。
为进一步提高制作水准,2016年年初,公司多名成员分赴多地学习。徐寒临认为,在创业过程中不断加强学习,才能让创业之梦更加丰满。一方面,他到北京电影学院进修班学习了完整的电影制作流程;另一方面,他对公司进行了部门细化,人尽其用,向全方位传媒公司的方向发展。目前,他的公司正筹划创立一个微信公众号,准备以短视频的形式展现本土文化和本地文化名人,力争把眉山的特色和底蕴传播到全国的每一个地方。
“一路走来,有政府创业资金的扶持,有客户的理解和支持,有合作伙伴的携手共进,才有了我的今天,才能够实现我的创业之梦。”近日,回顾多年来的创业之路,徐寒临深有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