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因交通改善销往成都。

畜牧脱贫项目落户贫困户。
眉山网记者 罗俊涵 郭侨 文/图
11月25日,仁寿县高家镇战胜村贫困户、69岁的沈正章早早地起床,开始一天的劳作。在脱贫攻坚的大潮中,老人树立信心,不等不靠,努力改变贫困面貌。
战胜村地处龙泉山脉中断,是仁寿县海拔最高的村,交通极为不便。全村建卡贫困人口29户64人,农民人均纯收入8230元,比全县人均低1456元,被评定为市级贫困村。就是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党员干部与贫困户共同努力,攻坚克难,脱贫奔康成效显著。
从思想上斩断“穷根”
“这么多年这穷根都没拔掉,他们这一群城里来的年轻娃能干成事?”2015年,仁寿县拉开脱贫攻坚大幕,当年8月,从县气象局下派的“第一书记”闵力进村上岗,见多识惯的沈正章觉得这不过又是哪里吹来的一阵风,吹过也就散了。谁知道,就是这一群年轻娃让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炎炎夏日,当闵力第一次来到战胜村,看着家徒四壁的贫困户住在破旧的土墙房里,深深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但脱贫攻坚不是一朝一夕能成之事,需要谋定而后动。他认为,人穷不可怕,就怕人穷志短,从思想上斩断穷根是工作开展的第一步。
“老革命,你要打起精神来,多想想后面的好日子!”面对村里最困难的沈正章夫妇,闵力和村干部一遍一遍苦口婆心做思想工作,冥思苦想找致富门路,三番五次四处找项目……也许是酷暑下奔走的身影感动了贫困户,也许是脚踏实地的干劲儿感动了贫困户,在战胜村的土地上,努力脱贫的愿望逐渐星火燎原。
“既然你们都不怕费工夫,我一把老骨头有什么可担心的!”在战胜村,以沈正章夫妻为代表的贫困户,一步步抛弃了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心中燃起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行动上脱贫致富
“今年我卖了猪崽18只、南瓜一万多斤、核桃600多斤,还有鸡和羊的收入,全年收入肯定突破3万元,一年工夫我家就脱贫了!”沈正章说,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比啥都强。
战胜村一天天变样:在帮扶单位与村两委的努力下,战胜村成功争取一事一议项目,投入20余万元,修建打通高家镇和三岔湖的道路1.2公里,这条路能将村里的南瓜、生猪、核桃等农产品销往成都市场,可谓该村的经济动脉;筹集资金1.5万元修建集中供水池,保证了缺水的战胜村村民生产生活用水;争取畜牧脱贫项目,为贫困户送去母猪、羊羔、鸡仔,还定期有技术人员上门服务;引导发展核桃2500亩、柑橘1200亩、养殖大户34户……
“明年我要争取修新房、搬新家,一步一步来,到时候请你们来喝一杯喜酒啊!”和战胜村所有贫困户一样,沈正章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谈起下一步的打算,闵力介绍,战胜村将继续以毗邻“三岔湖”的区位优势,以打造乡村旅游为核心,发展生态产业,全力实施富民强村战略。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以“公司+专合组织+农户”的模式,利用农村互联网京东赶场小站平台打开销售渠道,打造核桃知名品牌。到2018年,全村预计仅核桃产业,全村人均可增收4000元,达到全村人均纯收入15000元以上。
截至目前,战胜村已成功脱贫13户32人。“2017年与全县同步实现脱贫奔康,没有问题。”谈起战胜村的未来,闵力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