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微信精选

一床棉被的“暖冬”之旅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6-12-12 09:30:04      

责任编辑:


干部分发棉被和棉衣。
 
眉山网记者 郭侨 文/图
 
仁寿县2016年“走基层,送温暖”活动正在全面铺开,一个个关于扶贫和感恩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着,30000床棉被和31000件棉衣将陆陆续续发到每一位贫困户手中。每床棉被,从生产到运输,再到发放阶段,都蕴含着浓浓的人情味,让仁寿的寒冬充满着温暖的气息。
 

棉被生产车间里的卷棉工序。
 

工人把棉被成捆包装。
 

“温暖”物资正在装车。
 
车间工人刘红芳
 
每个小时装50床棉被
 
12月3日,为了赶制送给贫困户的暖冬物资,虽然是星期六,但仁寿县金利纺织有限公司的车间内依旧机器轰鸣,工人们各司其职,忙碌在流水线上。清花、梳棉、过笼、割刀、磨床、质检、称重、成包……从卷棉到棉被,每床只需要40秒钟。
 
刘玉芳工作在流水线的最后一个环节,为棉被装上崭新的被套。中午十二点半,刚刚吃过午饭,来不及休息片刻,刘玉芳又站在了自己的岗位上,开始紧张的工作。3个人一组,完成一床棉被的装置过程只需要一分钟左右,一个小时能装50床棉被。
 
“今天是白班,要从早上八点上到晚上八点,为了赶进度,厂长都在和我们一起干活。”刘玉芳说,虽然比平时辛苦了不少,但想着这些棉被将会被送到全县的贫困户家中,觉得今天的劳累更有意义。
 
“公司各部门调集一切人力资源,密切配合棉纺织品加工厂完成这次生产任务。”公司负责人介绍,一期的5500床棉被已顺利交货,正在赶制二期的最后一批棉被,12月5日之前要全部打包完毕。
 

贫困户把棉衣棉被背回家。
 

村干部拆封棉被包装。
 

棉被发放现场。
 
货车司机吴志兵
 
马不停蹄快速运达
 
12月6日一早,作为运输队长,货车司机吴志兵来到了棉被生产车间外,和同伴一起,成捆成捆地打包好棉被准备出发。
 
半个小时后,大货车已经满载棉被,吴志兵吃了一个从家里带出来的鸡蛋,坐进了驾驶室。“今天我们到文宫那条线路。”吴志兵叮嘱同伴,提前看好线路,以便最快速地到达每一个点上。
 
吴志兵的运送单子上清晰地写着顺序:文宫方向7个乡镇3513床、龙马方向7个乡镇3262床、北斗方向4个乡镇1953床、禾加方向6个乡镇2671床……这张运送单就是吴志兵每天的工作地图。
 
“乡村小路特别难走,昨天在一个乡镇上,8公里的路跑了半个小时。”吴志兵说,遇到雾大的时候,要更加注意安全,放慢速度,但为了让贫困群众尽早穿上新大衣,盖上新棉被,晚上加班运送也毫无怨言。
 
下午一点,送完3个乡镇后,吴志兵和同伴一起,在路边的餐馆吃了顿便饭就继续启程。昏昏欲睡的午后,吴志兵有点精神不振,他用冰冷的矿泉水抹了抹,尽量让自己精神集中。每到一个乡镇,卸货与搬运都要耽误不少时间,但他们和村干部一起,把一件一件的物资都交接得耐心而仔细,避免出现错误。
 
一路辛苦,一路温暖。直到晚上八点,吴志兵和同伴才开始返程回家。这时,华灯映照的城市格外安静。
 
棉被装车待运。
 
贫困户张宝成
 
旧床铺新被 心里暖洋洋
 
12月8日中午,在仁寿县文宫镇花碑村村委办公楼的空地里,早早地站满了等待的村民。贫困户严学文的父亲在签完代领的名字,拿到沉甸甸的棉被时,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他拉着村支书汪水先的手,一遍遍说着感谢的话语。
 
由于一些贫困户年纪较大,住得比较偏远,汪洋镇党委副书记李勇和村干部一起,带着棉被和棉衣,挨家挨户给他们送上门。
 
走进贫困户张宝成的家,他和病重的妻子正在家里坐着休息。看到李勇抱着厚厚的棉被和棉衣进来,张宝成立马起身接过了来自党委政府的暖冬物资,他苍老的双手轻轻地抚摸着崭新的棉被,眼角的皱纹在笑意里显得更加深刻。
 
在简陋的卧室里,李勇和张宝成一起,把新棉被铺在了旧床上。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