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微信精选

记者走基层:丹棱万年村修路调产业 村民脱贫变化多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16-12-23 10:23:11      

责任编辑:



振奋人心的脱贫致富口号


夯实贫困山区基础设施

眉山网记者 赵娜娜 文/图

如何在严峻形势下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让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丹棱县委、县政府给出了最响亮的回答:决战“2216”(即:两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21个省市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6001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自脱贫攻坚行动开展以来,丹棱县上下齐心,通过大力发展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易地搬迁安置、教育扶贫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惠民利民举措,奋进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征途中。

调产业

抓住“种养”两条线

11月的一天,在张场镇万年村万亩核桃基地,一条崭新的水泥路蜿蜒曲折,绵延至远方,万年村党支部书记任清元组织了几十名当地村民,为核桃树统一防治病虫害。

针对产业发展滞后,支柱产业缺失的短板,在丹棱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万年村结合“125”“135”种养殖业惠民工程,项目扶持覆盖到所有贫困户,并利用地广人稀的优势,在广大干群的配合支持下,明确了核桃种植和山羊养殖的发展思路。

“调产业、修好路,精准脱贫快致富。”在丹棱县总岗山养羊专业合作社与万年村万亩核桃基地的交界处,清晰可见这样的宣传语,表达着万年村全体干群发展产业、完善基础设施,脱贫奔康的决心和信心。一年来,万年村抓住核桃种植和山羊养殖两条主线,兼顾传统茶产业的改良和林下养鸡的产业发展思路,新发展核桃1300亩,使全村核桃种植面积达到6400亩,万亩核桃基地粗具规模,成为当地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增收致富的一大“法宝”。

万年村“第一书记”王伟说,如果贫困户没有资金和劳动力,可以将山羊、鸡委托给专业合作社代养,将享受的“135养殖业惠民工程”补助资金化为村集体和贫困户股权。

“贫困户每户每年可获得4000元的分红,这种形式可持续3年。”王伟说,目前该村确定托养的贫困户共有13户。

“林下种草,以草养羊;林下养鸡,羊粪、鸡粪入园。这样既解决了种植业对有机肥的刚性需求,又解决了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据丹棱县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通过“长短结合、种养互补、相互依托、循环利用”的产业发展“万年模式”,截至目前,万年村共发展山羊、林下鸡养殖大户21家,成立种养殖业专业合作社3个。

短期脱贫、中期增收、长期可持续发展——万年村村民脱贫致富有奔头。
 


12月14日,万年村水泥路拓宽工程正在加紧施工。

强设施

发展“硬件”更完善

万年村地处总岗山脉,幅员面积7.8平方公里,有252户852人。以前,村里水源稀缺、道路艰险、基础设施较弱,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自茶叶种植。“靠天吃饭、听天由命。”这是村民以前生活的真实写照。

“以前,我刚嫁到万年村时,这里没有公路,只有一条泥泞小道,卖东西只能靠肩挑背磨,出行极不方便。没想到,现在不仅有了奔康大道,连入村入户的生产生活便道都有4米多宽。”昨(22)日,万年村2组村民马应惠一边用扫帚清扫刚硬化不久的水泥路面,一边激动地说。

很多村民都和马应惠有着同样的感受。“现在村里的路修好了,水利设施完善了,产业发展起来了。平时,除了照顾家里的一亩三分地外,闲暇时还可以到核桃基地打工挣钱,日子越过越滋润。”万年村3组村民郭茶芬说。

据悉,万年村在上级党政部门的领导下,围绕丹棱县决战“2216”脱贫攻坚的总体部署,以“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为目标,以路、水、电、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为抓手,实现了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双轮驱动,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民生工程落地生根,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产业发展欣欣向荣,群众收入大幅提高。
 


张场镇万亩核桃基地坐落在万年村。

新风尚

乡村生活大变化

50岁的郭强是万年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的父亲和哥哥都患有重病,完全丧失劳动力,一家三口全靠郭强种庄稼、打零工维持生计。“发展产业,政府有补助,平时在核桃基地打工挣钱,委托合作社代养山羊又有一笔不小的收入。”郭强坦言,他做梦都没有想到可以过上如今的好日子。

他希望,在脱贫攻坚惠民政策的支持下,把家里的产业发展起来,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据悉,脱贫攻坚行动实施一年来,万年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番,基本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正在形成。新建的“1+6”公共服务中心和党群活动中心即将投入使用,易地扶贫搬迁户15户37人将如期搬入新居。此外,该村生活环境集中整治36户,发放卫生用具用品40余套,改善了村民生活习惯,促进了好风气、好风尚的形成。

如今,奔康大道万年段已全面黑化阶段,一条脱贫产业大道形成;该村完成“奔康大道”征地280亩,新建蓄水池27口、集中供水站1处、分散供水池20口、输水管道10公里、提灌站一个,整治山坪塘5口;拓宽、硬化村主干道6.5公里;硬化村组道路2.5公里;建成沼液集中处理站一个。

生活悄然发生了一系列喜人变化,大大提升了万年村村民幸福指数。

万年村相关负责人表示,脱贫攻坚是一项长久的工作,万年村将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充分利用电商服务中心,搭建起产品交易平台。同时,着眼长远,把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做响山区农业品牌,增强人民群众奔康、增收致富的持久推动力。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