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微信精选

2016年仁寿县116个市定贫困村顺利摘帽 1.9万贫困人口成功脱贫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7-01-09 10:08:26      

责任编辑:


以最大的决心最实的举措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6年,仁寿县116个市定贫困村顺利摘帽,1.9万贫困人口成功脱贫 

眉山网记者 钟烨
 
龙正镇石顶村“第一书记”冷劲涛(左)帮扶该村8户贫困户,发展养羊产业脱贫。通讯员 潘建勇 摄 
 
2016年是脱贫攻坚的首战之年。脱贫攻坚事关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仁寿县贫困人口占全市总量的一半以上,脱贫任务重、要求高、时间紧。该如何打好这场攻坚首战?
 
仁寿县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将脱贫攻坚工作始终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实行工作优先安排、经费足额拨付、编制全员保障,全程细化工作目标要求,严格建立验收考核机制,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贫困村全部达到退出标准,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天府新区仁寿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精准识别 精准帮扶
 
助力脱贫目标全面完成
 
当前,仁寿全县116个市定贫困村、19254名贫困人口全部达到“一低六有”、“一超六有”标准,分别体现在:
 
所有贫困村贫困发生率均低于3%的国家退出标准;去年集体经济经营性累积收入都超过人均6元;均培育了1-2个主导产业,且主导产业产值占贫困村总产值的比例、农民从事主导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主导产业覆盖贫困村农户的比例均超过60%;实现水泥路通村、通组全覆盖;均配备有达标卫生室与文化室;实现了通信网络全覆盖。
 
所有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和省级脱贫标准线3100元以上;全县6777名贫困家庭学生均享受了相关教育资助,无一名学生因贫辍学;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县财政全额代缴保费;完成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6373人;全部贫困人口安全饮用水问题通过全域安全饮水工程进村入户得以解决;全部贫困人口生活用电问题全部解决;广播电视实现了全覆盖。
 
脱贫目标全面达成的背后,离不开“精准”二字。仁寿通过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公告、乡镇审核、县政府审定等程序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并先后开展三次“回头看”复核比对。锁定帮扶对象后为所有市定贫困村落实了1名县级领导、1个驻村工作组、1个帮扶单位、1名“第一书记”和1名农业科技员,全程痕迹管理。同时组织54名县级领导、110个县级部门、146名“第一书记”和399名驻村干部与市定贫困村所有贫困户全覆盖结对帮扶,按照“一户一策”为每户贫困户制定了符合自身实际的帮扶措施,确保精准帮扶到位。
 
一户一策 “五个一批”
 
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
 
房后栽上了青脆李、新建猪圈里的生猪实现了自繁自养、自家竹林里散养的跑山鸡每天能下几十个土鸡蛋……文林镇忠实社区3组建档贫困户陈水平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而在去年上半年,他还成天泡在最简陋的茶馆中混天度日。是社区“第一书记”周洪波与党支部书记刘天才寻找种种途径,多次与他交心谈心,为他量身制定帮扶措施,帮他重树生活信心,才让他得以自食其力,成功摘帽。
 
这是仁寿县精准施策扶贫的一个缩影。结合贫困群众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实施“五个一批”行动,分类开展帮扶,是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最强的助推力。
 
攻坚首战中,仁寿坚持把种养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产业,引导贫困群众积极发展“短平快”的致富项目,加快脱贫步伐。按照“精准使用”的要求,全县2016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在44个乡镇328个村实施,项目建设内容精准到9935户贫困户,已有5376人通过产业扶持实现脱贫。
 

去年8月,仁寿县选派63名农业科技人才,组成10支农技先锋服务队,到脱贫攻坚一线开展农技服务。 通讯员 潘建勇 摄 
 
在易地搬迁方面,仁寿抢抓被纳入全省易地扶贫搬迁进城入镇安置试点县机遇,把进城入镇安置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首选模式和主攻方向,县财政投入资金666.4万元,梯次引领贫困群众进城入镇。同时在尊重贫困群众意愿的前提下,采取易地自建方式,按照川西民居风貌进行分散安置,周边因地制宜布局种养业和乡村旅游业,实现绿色环境、绿色住宅、绿色产业有机结合。2016年底,2242户易地搬迁户和848户危房改造户全部入住新居,实现安全温暖过冬。
 
全县18015名贫困人口已按政策及程序全部纳入农村低保,月保障标准达260元。这是仁寿推进农村低保标准线与国家扶贫标准线“两线合一”的重要举措。通过使群众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享受低保政策,确保困难群众不愁吃,不愁穿,共享全面小康建设成果。
 
在精准医疗救助扶贫方面,仁寿为全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购买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并设立500万元卫生扶贫基金,贫困人口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个人医疗费用支出控制在医疗总费用的10%以内,贫困患者重大疾病县域内住院个人医疗费用“零支付”。实施贫困人口“就医绿色通道”、“先诊疗后结算”、“一站式报销”等服务,为贫困人口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
 
对于有就业意向的贫困群众,仁寿县开展“一对一”技能和就业培训,确保贫困家庭至少1人掌握1门劳动技能,实现就业。去年共开展工业企业务工培训8000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90人、精准贫困人员月嫂培训40人,通过职业介绍和自发转移实现就业15079人。
 
顺应期盼 解决难题
 
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去年12月19日,仁寿中学学生王群(化名)的银行卡上转入了1000元。他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这笔钱是仁寿县在全省率先试点的“教育扶贫”时向他拨付的助学金,与他共同获得此项助学金的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数据库”里在县境内就学的5202名贫困户子女,全县共发放助学金606万元。
 
仁寿在“教育扶贫”政策里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县内免费就读工程,全面免除学前教育至高(职)中阶段16项收费,2016年春秋两学期,核实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人数10400人次,减免保教费、学杂费、生活费、住宿费等费用1249.07万元。
 
为满足困难群众喝上安全水的硬性需求,仁寿县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推进全域安全饮水进村入户工程,对新安装自来水的贫困户免收初装费,户均节约资金3000元。
 
贫困户收入上去了,也要有良好的环境才能更好地进行生产,享受生活。去年仁寿新增村社道水泥路70公里,全县水泥路通村全覆盖。实施农田水利精准灌溉,建成各类水利工程557处,全面满足贫困群众生产用水需求。完成低电压台区改造295个,新建通信网络基站139个,宽带乡村建设竣工248个,实现村村有宽带,户户有电视。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幸福美丽新村(社区)文化院坝等工作,以“建改保”模式分类推进新村建设,建成幸福美丽新村189个。
 
为贫困户解决山高路远不便销售的困难,打通贫困户产业脱贫的“最初一公里”,仁寿县还积极开展“一家一”电商精准扶贫,通过“赶场小站”实现结对帮扶,帮助贫困户把土鸡蛋、水果等农副产品对外提供给城镇居民消费,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目前全县已在94个贫困村建立电商服务站,成功结对帮扶800余户贫困户。高家镇“山沟沟”家庭农场借助电商平台,统一将土鸡、土鸡蛋等农产品销往成都等大城市,形成独具特色的“农户+电商+农场”经营模式,帮助纳入合作对象的贫困户年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确保产业扶贫项目有“产”有“销”。
 
在首战告捷的基础上,仁寿县将持续开展21个专项扶贫工程,对已摘帽的贫困村,保持扶贫政策不变、扶贫投入不减,制定后续帮扶措施;对已脱贫的贫困户,在一定时期内继续享受相关政策,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