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17-11-10 10:55:44
责任编辑:何海娟
李代华 牟艳琳 眉山网记者 李勇军
碧湖如镜。何泽琼 摄
保持战略定力,专注绿色发展
加快建设“一地三区”
人们习惯以“路”作比,无论是个人的成长历程,抑或是一个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轨迹。
眉山建区设市20年来,洪雅县始终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不动摇,20年来,在党中央及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洪雅历届县委、政府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厚植生态优势,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翘楚。
近年来,洪雅县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同心同德、开拓创新、担当奋进,保持战略定力,加快建设“天府花园·一地三区”,在绿色发展之路上步履铿锵。厚植生态优势的同时,洪雅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向生态要红利、向绿色要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绿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书写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页页新篇章。
一组组数据是最好的说明
这二十年来,洪雅追赶跨越,综合实力不断壮大:2016年,GDP实现107亿元,是1997年的17.25倍;公共财政收入实现8.81亿元,是1997年的13.55倍。
特别是近5年来,洪雅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16年,GDP实现107亿元,是2011年的1.58倍,年均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117亿元,是2011年的2.48倍,年均增长20%;三次产业比由2011年的17:60:23调整为15:59:27;公共财政收入实现8.81亿元,是2011年的2.35倍,年均增长27.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9%、11.43%。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盆周山区县排名分别上升8位、4位。
一个个荣誉是最好的印证
洪雅县属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县。
洪雅被誉为“绿海明珠”“天府花园”,是四川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国家中医药养生与抗衰老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最佳投资旅游典范县,是四川唯一全国19个“中国生态文明奖”获得县。
洪雅是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全省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全省现代畜牧业建设重点县、全省移民后扶整村推进示范片建设试点县。
其境内的峨眉半山七里坪创建成为全国首个抗衰老健康产业试验区;柳江古镇成功创建4A级景区;瓦屋山加快创建国家5A级景区;玉屏山荣获全国首批森林康养体验基地,被列入成都“大都市区”规划范围。
站立发展潮头 洪雅人“绿色发展”信念更加坚定
站在“十三五”绿色发展潮头,洪雅人信念坚定。
今年7月,洪雅又在全市区县中率先以县委名义作出绿色发展的专项决定——《中共洪雅县委关于专注绿色发展,加大对外开放,加快“一地三区”建设的决定》,在突出国际、强化高端、壮大产业方面作出全面部署,坚持不懈打“生态牌”,以旅游突破带动县域经济弯道超车,实现跨越发展。
“绿水青山是洪雅特质,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是洪雅愿景。久久为功,洪雅绿色发展有目共睹,对外开放成效初显。”洪雅县委书记阳运良表示,“但对标国际标准、高端品质,差距不小。”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省委和市委新要求,洪雅将保持战略定力、专注绿色发展,以“一地三区”为总目标(天府花园、国际休闲度假体验旅游目的地,健康养生产业示范区、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区和生态工业示范区),以“四心工程”为主抓手(吃得放心、玩得开心、住得舒心、购得称心),以“绿色发展”为引擎,以“八大行动”为路径(开放改革、绿色发展、产业提质、生态宜居、民生改善、法治提升、平安洪雅、管党治党),力争在全国、全省、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要想身体好,常往洪雅跑”实至名归。
数读
GDP由1997年的6.2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07亿元
公共财政收入由1997年的0.65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8.81亿元
近5年来,洪雅绿色发展进入快车道: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是2011年的2.48倍,年均增长20%
2016年公共财政收入实现8.81亿元,是2011年的2.35倍,年均增长27.1%
荣耀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县。
国家中医药养生与抗衰老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最佳投资旅游典范县,是四川唯一全国19个“中国生
态文明奖”获得县,四川省旅游强县。
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四川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现代畜牧业建设重点县。
七里坪创建成为全国首个抗衰老健康产业试验区;柳江古镇成功创建4A级景区,入选全国第二批、
全省第一批“特色小镇”;玉屏山荣获全国首批森林康养体验基地。
统筹发展,攻坚破难
洪山雅水尽开颜
近年来,洪雅广大党员干部咬定“一地三区”目标不松懈,在绿色发展道路上撸起袖子加油干,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提档升级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旅游三产加速发展。峨眉山旅游集团等知名品牌入驻,重大项目形象初显,旅游大格局正在形成。七里坪成为全国首个国际抗衰老健康产业试验区、首批省级旅游度假区。柳江古镇成功创建4A级景区,玉屏山荣获全国首批森林康养体验基地。“四心工程”深入推进,管理体制基本理顺,旅游警察、旅游志愿服务成为靓丽风景。国际抗衰老论坛、北京对话·七里坪峰会、森林康养年会成功举办,“要想身体好,常往洪雅跑”享誉省内外。
生态工业起步发展。整合力量组建县生态工业园区,峨眉雪芽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生态工业比重大幅上升。以生态养生食品加工为重点,机械电子、基础材料、战略新兴产业竞相发展的生态工业体系正在形成。
现代农业持续发展。茶、奶、藤椒等特色产业持续壮大,种草养畜经验全国推广,前锋有机茶成为全国“双创”典范,藤椒种植面积全省第一。农旅相融效果初显,宽花溪成为现代农业示范样板。洪雅获国家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县和全省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县、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等殊荣。
统筹发展 城乡面貌更加美丽
城乡日新月异。城市总规成为中央新型城镇化工作典范。安置区和棚户区建设受省市充分肯定。“引青入城”成为世行贷款项目样板,越南代表团莅洪考察学习。成为全国首批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县和全省宜居县城建设试点县、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
交通内通外畅。乐雅、遂洪高速建成通车,彻底颠覆区位劣势,全面进入“成都1小时”交通圈。“一号工程”大峨眉国际旅游西环线止戈至柳江段建成通车,柳江至零公里、市政C1段开工建设,加快融入大峨眉。
生态扬名全国。成功申报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成为成都市以外全省唯一国家生态县。荣获全省唯一、全国仅19个的首届“中国生态文明奖”,作为西部地区唯一代表在全国表彰会上交流发言。
攻坚破难 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深化改革创新突破。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完成。全面二孩、营改增、“一照一码”等全面推进。农村改革深入实施,全省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改革试点顺利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开放合作有力突破。携手峨眉一体发展,以洪雅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峨眉旅游经济区上升为省级战略。抢抓机遇招大引强,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洪雅。
发展难题逐个突破。历尽艰辛、多方努力,成功收回瓦屋山开发权。南部山区电力体制基本理顺,解决影响数万群众多年用电难题。成功列入扩权强县试点县。
共建共享 社会民生更加改善
奋力攻坚“两大工程”。大力实施“1711”工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第一书记”经验全省推广。积极推进创新创业工程,就业创业活力显现。
着力办好民生实事。坚决兜牢民生底线,切实加大民生投入。“4·20”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完成。解决数万人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建立食品安全溯源机制,成为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高中教学质量连续5年获市一等奖,学前教育“洪雅模式”全国交流。黄文攀参加里约残奥会,勇夺五金一银、五破世界纪录。省级卫生县城复评成功,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和省级药品安全示范县、省文化艺术之乡。
坚守底线 社会大局更加和谐
推进依法治县。“法律七进”扎实开展,“六五普法”通过验收,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逐步形成。
创新社会治理。“维稳跟着项目走”“四个一”模式全市交流,成为全省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先进县。“诉非衔接”经验获最高人民法院肯定。成为省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示范县。建设“平安洪雅”。安全生产重点监控县成功“摘帽”,安信工程、安全社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经验全省交流,连续5年无较大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全县社会治安秩序总体平稳。
凝心聚力 党的建设更加强化
思想政治建设全面加强。“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专题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加强党委对人大、政府、政协工作的领导,四套班子协调高效运行。
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建成活动阵地99个,新发展党员1017名,转化后进组织169个,创建省市先进党组织30个。
干部人才建设全面加强。坚持“好干部”标准、“三重”导向、“三公开五优先三不用”原则选贤荐能,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更加高涨。严肃换届纪律,有序推进县乡换届,确保换出新气象、新活力、新面貌。创新实施“柔性引才”,引进高端人才26名,聘请9名专家教授担任发展顾问。创办“清华洪雅班”“浙大洪雅班”等。
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加强。压紧压实“两个责任”,严查“四风”问题和腐败案件,坚决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实现了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