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老龄化浪潮来袭,快看“十三五”如何应对?

新闻来源:眉州夕阳红      

更新时间:2017-07-12 10:41:19      

责任编辑:


 
导语:今年3月国家发布了“十三五”规划纲要,关于老龄化问题在《纲要》中占有较大篇幅。首先在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中,把人口老龄化加快作为发展环境的一个基本特征表述。在十三五发展重大举措中,许多举措均涉及老龄化问题。特别是《纲要》专设“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章节,对行动作出了安排。提出了要构建以人口战略、生育政策、就业制度、养老服务、社保体系、健康保障、人才培养、环境支持、社会参与等为支撑的人口老龄化应对体系。经过小编梳理,国家层面有12个直接涉及老龄化的事项将相继实施。
 
01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全面二胎政策已于2016年1月1日开始执行,而且生二胎无需审批。
 

 
02
 
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加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增强大龄劳动力就业能力。延迟退休方案有望2017年出台。
 

 
03
 
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建设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支持面向失能老年人的老年养护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设施建设。民政部表示:“十三五”重点推动实施的四项重大工程之一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程,重点支持老年养护院、医养结合设施、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光荣院、农村敬老院建设等设施建设。
 

 
04
 
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随着老龄化加剧和家庭结构小型化,大量半失能、失能老人无法像传统大家庭中得到更多的照顾,往往遭遇到生活的尴尬。长期护理险主要帮助老年人应对失能风险。“旧五险逐渐走向新五险”,即医疗、养老、长期护理、工伤、失业五险并立。
 

 
05
 
全面建立针对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的补贴制度。按照国务院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的目标,确定补贴的范围、内容以及发放方式,以进一步解决困难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问题。
 

 
06
 
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增加就业,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重要意义。


 
07
 
加强老龄科学研究。积极有效的老龄科学研究是做好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基础性工作。


 
08
 
实施养老护理人员培训计划,加强专业化养老服务护理人员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老年服务管理、医疗保健、护理康复、营养调配、心理咨询等专业人才,大力推行养老服务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养老机构院长资质培训制度和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制度,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09
 
完善与老龄化相适应的福利慈善体系。
 
 

 
10
 
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健康与宜居环境研究所副所长伍小兰、老龄健康与宜居环境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曲嘉瑶指出要多措并举,通过六大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我国老年宜居环境建设。一是要大力优化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环境。二是要统筹推进区域老年宜居环境建设。三是要切实推动老年宜居市场健康发展。四是积极开展公共环境适老性建设。五是着力加强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六是加快构建老年宜居环境标准体系。
 

 
11
 
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的生力军,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可以预见,随着国家老龄政策的放开,对老龄产业发展大力度的支持,地方政府及业外资本对于发展老龄产业的热情将持续高涨;媒体和民众对于老龄产业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国外先进成熟运营理念持续引入;大众养老消费意识的不断提升;在各种利好因素的推动下,中国老龄产业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12
 
加强老年人权益保护,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我国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高、综合国力还不强、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的特殊国情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具有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特征,应对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必须立足我国国情,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硬件",建立健全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一手抓"软件",在全社会营造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氛围。随着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制度的逐步完善,“软件”将越来越重要。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