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援藏日记:援藏纪实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15-12-29 15:20:03      

责任编辑:


  援 藏 纪 实
 
  ——眉山市人民防空办公室综合科科长
 
  ( 挂金川县委农工办副主任 马 波)
 
(一)心  声
 
  2014年8月20日早上8点,带着组织的重托,带着对金川这片热土的无限憧憬和向往,带着对未来两年工作、生活的茫然,也带着妻儿不舍得泪光,我和其余20名援藏干部出发了,踏上了新的征程,开启两年援藏生活。
 
  说实话,刚接到组织部门征求意见是否愿意援藏时,我曾经彷徨过:家里,儿子刚好上小学六年级,正是小升初的关键时刻,爱人在单位也承担着繁杂的工作事务,不能更多的抽出时间照顾孩子;自己的工作,在原单位也是轻车熟路,经常得到单位领导、市州同仁尤其是省办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表扬,而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工作岗位,对自己无疑是一次挑战;更有甚者,偶尔,也能听见前两批援藏干部谈论里面生活、工作的种种艰辛,种种不如意,我曾经动摇过,也动过放弃的念头。
 
  经过单位领导反复开导,经征求爱人的意见,得到妻子的坚决支持,经过自己反复的思想斗争,更重要的是:我是一名党员,曾经面对鲜红的党旗宣过誓,如今,组织信任我,选择了我,在大爱和个人的恩怨面前,我还犹豫什么?我毅然选择了援藏。
 
(二)第一次下乡
 
  刚到金川,匆匆收拾好行囊,安顿好住处。第二天,接受金川县委组织部门的安排,在县委农工办挂职副主任。下午三点,接到单位同事电话,陪同分管副县长去河西乡木居里村三社解决个别群众上访问题和金川县幸福美丽家园巩固提升改造工程的统计任务。
 
  刚从县城出发,车子奔驰如飞,两边是大自然赋予这一方的山川美景,心情格外的放松。很快,我们来到了河西乡马道村,此时道路变成了盘山公路,沿着盘山公路,我们驱车前行了大约三公里,来到了海拔2800米的地方——木居里村六社。到了木居里村六社,因道路原因,车已不能再前行,我们只能徒步,在村主任的带领下,沿着泥泞的盘山路,我们继续前行,路越来越陡峭,海拔越来越高,呼吸越来越困难,心情也越来越沉重,前方何时是尽头?
 
  再往前行,一边是悬崖,一边陡峭,路面是深可淹没足迹的泥泞,大约又前行了1000米,来到了山顶,海拔也逐渐上升到了4000米,此时感觉步行在云端,心中顿时升起“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我们也终于来到了今天的目的地——河西乡木居里村三社王志刚家。
 
  村主任叫齐了山顶上的四户人家。唐县一边和他们聊家常,一边了解他们生产生活的困难,并针对他们上访事件给他们讲解了相关政策。在唐县语重心长的开导下,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承诺以后再也不上访了。最后,唐县还给他们讲解了党和国家帮扶他们的有关政策,也针对他们反映并存在的具体问题,现场表态为每户人家解决了1000元补助资金,以满足他们的生产生活所需,几户人家都很满意。
 
  谈完事,时间到了下午六点。因“天公不作美”,开始下起了瓢泼大雨,天色也渐渐的暗了下来,为了保证大家下山的安全,我们决定冒雨往回赶。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由于路面很湿很滑,我们下山好像在溜冰,有时一滑就是一两米,而且路的一边是悬崖,一边是陡峭,时不时还会和路边的荆棘亲密的接触,手上划出一条条血痕。此时,大家的心情都格外的沉重。大家相互鼓励,相互安慰着往下走。艰难地走了一个多钟头,我们终于来到了车旁,沉重的心情才得以释怀,此时,大家也都变成了“落汤鸡”。回到县城,已是晚上八点了。
 
  第一次,感受到了援藏工作的艰辛。可路还很长,我坚信,我能坚持,也能胜任。
 
(三)一粒石头挽救了四条生命
 
  之所以用粒,是因为那块石头并不大,大约二三十斤重,但就是他,救了我们四条命。
 
  故事发生在2014年8月26日,是我参加援藏工作的第六天,按照县委的分工,农工办承担的一项工作职责主要负责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早上上班时间,县政府分管领导孝东副县长带领我和农工办的另一位副主任一同来到曾达乡坛罐窑村及野竹沟村找村民座谈,引导他们做好了两个村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第二站,大约十点半左右,我们驱车来到了马尔邦乡德白纳溪村,到村上的时间接近十二点。按照惯例,我们找到乡上、村上的干部及该村部分村民代表进行座谈,了解他们现在的农牧业生产情况,及时安排资金,引导他们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结束后,大约一点左右,大家饿着肚子往回赶,在离村委会500米左右,车子经过一个弯道的地方(路宽紧能通过一辆小车,道路里面是峭壁,外面是悬崖,弯道所处位置大约海拔3700米左右,由于前不久金川县遭受了特大洪灾,道路里面还有部分乱石尚待清理,弯道处路面被冲毁,为泥泞路面),车子只能稍微靠外一点才能通行。行到弯道处,突然,车子向外倾斜,驾驶员马上将车停了下来,车子仍然没固定,慢慢地向悬崖一边倾斜,整车人都抓紧车上固定护手,脚使劲蹬紧,心已经窜到了嗓门,心里都害怕到了极点,担心悲剧就此发生。前面的乡上、村上的干部回头看见这种情况(他们坐的是一辆面包车,已安全通过),脸都吓白了,不约而同的大声叫到:“不要动”(说实话,我们在车上也没法动),同时迅速的冲向我们的车所在的位置,力图想办法将车稳定住,但也束手无策。过了几十秒,车子终于稳住了,再没有向外倾斜了,我们四个人才小心翼翼的下车(依次一个一个下来的,唯恐担心幅度太大,稍微一点力度,再次使车子倾斜),下来后,我们发现前右车轮正好放在悬崖边上,在车的右前轮下,有一粒浮石被车轮子压实了,才得以使我们的车子固定了下来,才得以保全了我们四个人的生命安全。
 
  试想,如果没有这粒四头,我们的车子早就翻下了悬崖,我们一点也没有生还的希望;如果石头没被夯实,车子一样会翻下悬崖,我们的结局也一样。
 
  后来找来当地的几位村民,重新把路面修复了一下,我们才安全下了山。到了安全的地方,孝东副县长笑着说:“吓惨了哇,我们倒是经常遇到,我也吓惨了”。说实话,当时的确吓惨了,甚至绝望了,心里已经在向家里的的妻儿、亲戚朋友道“永别”了。
 
  感谢那粒伟大的“小石头”!是你让我能继续为藏区的“三农”事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四)陪同省州领导视察毛日乡热它村多肋牦牛
 
  今天是到金川的第一个周末,真想睡个懒觉。
 
  早上七点半,不知趣的电话铃声骤响,睁开惺忪的眼睛,看见来电显示是分管副县长的电话,唐县长安排马上起床,和他一起去陪同省畜牧厅杨厅长视察热它多肋牦牛。
 
  迅速起床,匆忙洗漱完毕,甚至连早餐也来不及解决就出发了。
 
  九点钟,在指定位置,迎接到了杨厅长一行,然后大家向热它村进发。
 
  经过三个半小时的颠簸,翻过无数座山头,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此时时钟指向中午十二点半。八月份的艳阳毫不留情的想把我们烤焦,想把陆地上的水分都蒸发,我们每一个人全身都感觉到火辣辣的痛。
 
  可大家都是带着工作任务来的,来不及照顾腹中饥渴的感觉,顾不上艳阳的刺激和挑战,穿行在广阔的草原上。杨厅长一行向当地百姓仔细询问了牦牛的养殖情况、养殖规模、冬季暖棚的建设情况、国家生态草原补偿政策兑现情况,并对热它村多肋牦牛的养殖进行了现场指导,要求金川县委县政府、毛日乡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热它多肋牦牛的养殖工作,精炼和提纯多肋牦牛的基因,走出一条从传统的养殖、屠宰到靠销售种牛为主的新路子,为牧民增收创造新途径,也为下一步“金川牦牛”的命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还要求同行的几位处长要多关心、多支持热它多肋牦牛的发展,在政策上予以倾斜;专家和技术人员要从技术层面保证热它多肋牦牛的基因提纯工作,确保“金川多肋牦牛”的命名通过。为进一步扩大热它牦牛的养殖规模,杨厅长在现场表态为解决暖棚建设、草原生态保护、多肋牦牛基因提纯等项目同意新增两百多万的项目资金。 
 
  两点钟,大家匆忙的在一户牧民家简单的填了下肚子又踏上了返回县城之路。
 
  此次陪同视察,领略了高原八月艳阳如此毒辣,感受了在金川工作的又一份艰辛,但,相比较能争取到省畜牧厅几百万的项目资金,喜悦之情无以言表。
 
(五)热烈祝贺金川多肋牦牛
 
被中国农业部命名为“金川牦牛”
 
  按照工作安排,9月11日,我和畜牧局长等人陪同孝东副县长赴成都迎接中国农业部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牛马驼专业委员会的委员及专家,为了确保各位委员和专家在藏区的身体健康,同行的还有援藏工作组的郑平同志(现挂职金川县人民医院副院长)。
 
  13—15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牛马驼专业委员会的委员及专家,在金川县毛日乡热它村现场鉴定了金川牦牛。专家组通过现场观察、测定、查阅资料、听取汇报的方式对金川牦牛进行了细致的审核。对其生长区域、历史来源、15对肋骨遗传特征等进行了现场评定,专家组一致认为金川牦牛符合《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审定和畜禽遗传资源鉴定技术规范》的鉴定条件,一致同意金川牦牛遗传资源通过现场鉴定。把“金川多肋牦牛”正式命名为“金川牦牛”,并列为我国宝贵的畜禽遗传资源,报国家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
 
  “金川牦牛”的命名,一改我县以往以传统养殖牦牛、屠宰贩卖牦牛肉为主,改为销售优质种牛,每头牦牛比传统贩卖牛肉平均多出一万多元,销售收入增长了一倍多,极大的带动了我县农牧民的增收,开辟了农牧民增收的新路子。
 
  作为一名援藏干部,仅仅在验收时全程参与了服务与汇报工作。虽然全程的服务工作得到了专家组委员和专家们的高度评价和赞扬,让他们全程感觉到了金川人民的热情、细心、体贴与周到;汇报工作也让专家组委员和专家们感受到了金川上下各级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但,就我个人而言,也只能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一成果。
 
  在此,再次热烈祝贺命名成功!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