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县农业畜牧和水务局局长助理 李治明
莴笋在小金县的栽培面积达两万亩以上,是全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也是产区藏族群众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
去年8月22日,刚到单位报到的第二天下午,主持全局工作的匡书记对我说:“上午接到日尔乡政府反映该乡四达安村莴笋大面积得了怪病,群众多次打药都不见效果,心急如焚,请我们派专家现场指导,局班子中就你懂技术,就由你带上植保站何光友和经作站程义彬一道去调查处理。”
我们到达四达安村时接到通知的村组干部和群众都焦急的守候在发病的莴笋田边,通过实地调查我们发现相邻的一大片田块莴笋发病的症状大同小异,我们选择了三块发病典型的田块仔细地诊断发病的症状,其实就是莴笋的常见病霜霉病,但是为什么群众会治不好呢?是用药不对还是用药的方法不对呢?我叫现场的群众把用过的农药包装袋拿来我们调查一下他们的用药情况,并详细询问他们用药的剂量以及打药的方法,通过现场调查终于找到了原因,于是我摘了一片病叶对在场的群众讲到:“其实这是莴笋的常见病霜霉病而不是什么怪病,通过刚才的了解,我发现大家打药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一是大家看叶子的背面,这种白色的绒毛一样的东西这就是病菌,你们打药基本上都是从上往下将农药打在叶子上面,而病菌集中的叶子背面,当然不管打多少次药都没有什么效果,要提高用药效果我们重点要从下往上打,把药打到叶子背面病菌集中的地方。二是大家在发病初期没有及时防治导致病情蔓延加重,增加了防治难度;三是种植密度过大,造成莴笋中下部通风透光效果差,加之现在正值高温多雨季节,霜霉病当然容易发生,并且增加了从下往上打药的难度,影响了用药效果。所以今后要栽稀点,减少发病的几率。”大家听了我的讲解情绪舒缓多了。这时李大哥递给我一片叶面起皱纹的叶子急切地说道:“老师,我的莴笋好多叶片都起皱纹了,帮我看看是啥怪病哦?”我仔细看了一下,对大家说:“这是典型的农药浓度过大对莴笋造成的药害,不仅影响莴笋了的正常生长 ,还严重影响莴笋的质量安全,如果达不到安全标准是不准采收上市的。所以大家在使用剂量上不要随意加大用量。”通过现场的指导,在场的群众初步掌握了莴笋霜霉病的防治措施,心头的石头落地了,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微笑,发展莴笋产业的信心也更足了。
河坝里吹来冷冷的风,我禁不住打了个寒颤,但心里却感到暖暖地。
一周以后莴笋霜霉病得到有效缓解。
半个月以后莴笋霜霉病彻底治好了。
一个半月以后基地的莴笋销售一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