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金县玫瑰种植基地,援藏干部和各族群众用手创造美好未来。记者 古良驹 摄
邱文清
7月12日,在小金县沃日乡木兰村二组,朱华云老人 亩果园里青中略带浅红的苹果挂满枝头、长势喜人。“俄亚!今年的个头确实比以前自然生长的要大得多,一级果估计要占到30%,真要感谢眉山来的李局长哦。”朱华云老人果园的变化得益于眉山第三批援藏工作组的帮助。在木兰村,今年有近1200亩按传统方式自然种植的苹果树经过眉山小金援藏组挂职干部李治明的指导,通过裁剪富枝、疏花疏果等技术改进,苹果品质都明显好于按传统种植的其他苹果树。
小金苹果是小金传统特色农产品,但因为种植管理粗放、品质下降,市场逐渐萎缩。2014年底,小金苹果出现滞销,影响当地群众收入。眉山援藏工作组得知情况后,先后在成都、眉山等地组织多场小金苹果暨农副产品推介活动并开展网上营销,仅来自眉山农副产品经营业主就收购小金苹果10多万斤。“眉山干部给我们果农带来了实惠,堆在家里的苹果卖了出去,每斤价格还高出两角多。”木兰村二组村民朱学虎说,去年自家卖苹果收入有6万多元,如果不是眉山干部的帮助卖出去的话,损失就大了。
在小金县苹果种植基地,援藏农业干部正进行业务指导。记者 古良驹 摄
在小金县苹果种植基地,援藏农业干部正进行业务指导。记者 古良驹 摄
“两年援藏能为小金留下什么?”这是眉山小金第三批援藏工作组达到小金就一直思考的课题。工作组经过反复调研和认真思考,决定围绕小金苹果、生态蔬菜、高山玫瑰等小金县委政府确定的重点产业着力,以示范项目来“撬动”三大产业做优做强,帮助当地群众增产增收,推动产业扶贫。“不仅要帮助小金群众卖好苹果,关键是要利用技术人才优势帮助种好苹果。”小金援藏工作组帮助达维乡木兰村建成了50亩 “长富一号” 高品质苹果种植示范园,挂职小金农业局副局长的李治明还带领农口援藏干部队伍帮助指导苹果种植技术改良1200余亩,成效初显。援藏工作组长张锐认为,示范项目有技术优势、有产出效益,当地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跟着干,对当地主打产业的带动效应十分明显,“可以说是四两拨千斤!”。
达维乡冒水村村主任陈望慧看好高原玫瑰种植前景,但是对种植技术、经营模式不太熟悉。眉山挂职小金发改经信局副局长的窦志伟得知其想法后,从基地规划、资金投入、合作社运营模式、技术培训和销售渠道以及后期加工等方面帮助陈望慧对项目进行了详细的论证。窦志伟还积极争取眉山天府花海农业示范园区大力支持,带领陈望慧和5名合作社员到仁寿天府花海农业园区参观学习,帮组提升种植技术水平。开阔眼界理清思路的陈望慧信心大增,不到一年时间,不仅流转土地500亩建成高原玫瑰种植基地,组建的小金县夹金山清多香玫瑰种植专业合作社还带动冒水村及周边农户种植高山玫瑰2100亩。冒水村二组60多岁的熊国华老人在高半山一亩多山地仅种植一年高原玫瑰就实现收入1200多元,农闲之余又到合作社务工,每天收入达到120元。“种玫瑰比种土豆强,在合作社打工,可以学好玫瑰种植技术,像我这么大的老人家门口每天还有100多元的收入,划得来!”
![]()
种苗温室钢构已经开始架设。记者 张斯炜 摄
针对合作社从外地购买种苗成本高、成活率受影响等实际,眉山小金援藏工作组还在达维乡冒水村种植基地附近规划建设占地960平方的种苗培育温室。目前,种苗温室已经开始架设钢构,育苗技术培训也已经完成,8月底即将建成使用。“原来从山东等地购买种苗,每株加上运费要达到13元左右,长途运输加上土壤气候原因,种苗的存活率还要受影响,温室育苗大棚建起来,每亩至少可以节约成本2000元。”陈望慧谈起这些就很激动,“眉山干部硬是巴心巴肝帮助我们合作社,找眉山干部确实找对了人。”
![]()
美丽的三关桥新村。记者 古良驹 摄
![]()
三关桥村支书在感恩碑前接受采访报道小组的采访。记者 张斯炜 摄
小金抚边河流域莴笋等高原蔬菜产业发展迅猛,却受制于质量瓶颈,经济效益不明显。援藏工作组发挥农业干部技术优势,瞄准标准化、生态化目标,组建“蔬菜协调推进小组”,为抚边河万亩绿色生态蔬菜“走廊”开展技术人才培训,积极推行生态蔬菜标准化建设。2015年上半年组织八角、木坡等沿河6个乡镇开展《莴笋栽培技术规程》、《莴笋肥料使用规则》、《莴笋农药使用规则》、《莴笋采收及贮运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莴笋区域性地方标准田间实地教学培训19场次,发放技术手册600余份,培训人数400多人,为打造小金高原生态蔬菜品牌奠定了基础。据不完全统计,眉山(小金)第三批援藏工作组共引进建设苹果、高山玫瑰种植、培育示范园3个,改良苹果1200亩,打造标准化高原生态蔬菜示范基地200亩。
“以示范项目撬动小金生态产业扶贫的后续发展能力,探索了‘输血’式援助向 ‘造血’式援助转变的一种模式。” 小金县委书记毛端喜这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