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网记者“走转改”系列报道(四)
眉山网记者 彭威楠 毛馨怡 文/图
邵师傅正在查看蜜蜂
人物名片:
今年45岁的邵其明是土生土长的眉山人。23年前,他与蜜蜂结下难解缘分,从此成为了职业养蜂人。看着漫山遍野的菜花黄了,勤劳的小蜜蜂们开始忙碌起来,邵其明自然也不例外。3月14日,眉山网记者来到邵其明的蜂场,让我们一起去听听他的“甜蜜”故事。
“蜜蜂也是人类的朋友,和它们在一起,是一份甜蜜;走南闯北,随花追蜜,漂泊中也是一份甜蜜;丰收采蜜,挣点小钱,能养家糊口,日子舒坦也是一种甜蜜。”邵其明忙着手中的活,一脸满足地说道。
与蜂为友 感悟情感的甜蜜
在邵师傅的蜂场里,记者决定上前体验一下蜜蜂的“热情”。“再离得远点!”只见邵师傅拿着蜂皮轻轻一抖,这时候,蜜蜂彻底被惊动了,纷纷离开蜂皮,在空中“嗡嗡”地飞舞着,还不停向记者身上飞。“不要抖,这样会惊扰蜜蜂!”邵师傅不停提醒记者,但记者还是没能幸免,头部被蜇了一下,头皮瞬间疼痛起来。不一会,三个蜂皮露出本来面目,上面密密麻麻全是蜂巢。“这几个蜂皮放上的时间比较短,现在里面的蜜还不满。”
忙完这一切,邵师傅拿着蜂皮来到摇蜜机旁,将蜂皮一个个插入机内固定,然后用手不停摇动摇把。摇了一会,再将蜂皮取出,倒过来再次插入,继续摇。“看,下面的就是蜂蜜了。”邵师傅说,这些蜂蜜过滤后就可以装桶了。邵师傅告诉记者,蜂巢满了的话,一个蜂皮可以出两三斤蜜。收集的蜜带回家存放起来,然后再分装、冷藏。
“哦,对了,被蜜蜂扎一下没事的,一会儿就好了,听说还能祛风湿呢!”邵师傅笑呵呵地说,“其实,主要是蜜蜂没有熟悉你的气味,只要它们把你当成朋友,就不会被扎了。”
走南闯北 体会漂泊中的甜蜜
养蜂人通常被称为“追花人”,因为他们总是带着蜂箱全国各地跑,哪里有花就到哪里去。邵师傅告诉记者,从每年三月起,他们就要带着简易的棚屋行李和一百多箱蜜蜂上路,踩着开花的“鼓点”,从眉山北上到汉中、铜川、甘肃,最远要到内蒙古、新疆等地,南下到云南、贵州等地。
“每次转地方,首先要到当地物流信息部了解目的地的返程货车,每到一个地方,他们顾不上为自己搭建小屋,急急忙忙将蜂箱一箱箱搬下。东西太多,舍不得雇人搬运,搬运一次,两人常常累得要缓上好几天。”邵师傅介绍说。在一个新地方停留的时间短则二十天,长则一个月,一路停停走走,要直到11月底才能返回家乡。
“除了在路上的时间,就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放蜂、饲蜂、割蜜等繁杂又单调的工作。日子久了,你才会体会到漂泊中的甜蜜,一路美景,一路收获。”邵师傅说。
丰收采蜜 享受喜悦中的甜蜜
“很多人都知道,蜂王浆是最好的东西,每当我们丰收采蜜时,那种甜蜜你们是体会不到的。”邵师傅说。
据邵师傅介绍,很多人对蜂王浆的认识都存在误区,大家认为,蜂王浆是蜂王产的蜜,这是一种误解。蜂王浆其实是蜂王吃的食物,相当于工蜂的“母乳”,是由青年工蜂从体内的“王浆腺”排出的,主要用来饲养蜂王和蜜蜂的幼子。蜂王几乎一生都以蜂王浆为食,工蜂和雄蜂则只在幼虫期的前三天食用蜂王浆。
养蜜蜂的收入怎么样呢?邵师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80个蜂箱为例,一个蜂箱的蜜蜂一年要吃掉七八十斤白砂糖,按照每斤3.5元计算,一箱蜂的费用就得300元左右,80个蜂箱就是2万多;人工费按照雇工每月3000元计算,一个雇工一年的费用就将近4万,所有成本加起来,一年下来得6、7万。“买得的蜂蜜钱,除掉成本,中间的差价就是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