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唐群容(中)正在院坝宣传“两学一做”。
牟利梅 潘建勇 眉山网记者 郑顺 苟丽佳 文/图
5月10日,在仁寿县文林镇文林路社区的文化小区内,社区党总支书记唐群容,正和社区党员一起学习“两学一做”精神。这样的学习活动在文林路社区很常见,每周在社区的各个住宅小区,都可以看见党员群众集中学习的场景。
在文林路社区,唐群容既是社区的管理者,又是群众的当家人。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万多名社区群众都看在眼里。社区要怎样发展,群众要过什么样的日子,大到国家政策,小到鸡毛蒜皮,唐群容都要操心。她至今仍记得2006年初到文林路社区所面临的情况:文林路社区地处老城区,下岗职工多,外来人口多,环境复杂,街道管理难度大,社区十分矛盾尖锐。
为了管理好社区,唐群容虚心地向以前的老社区干部学习,利用开会的契机向周边的乡镇干部学习,认真听取多方意见。经过反复思考,她提出把社区划分为12个网格,以网格为单位建立党支部,以网格内的楼栋建立党小组,形成了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党组织网络,覆盖到社区的每个角落,架起党员干部与群众爱心桥,拉近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距离。
在积极调动党员发挥先锋作用的同时,唐群容自己也没闲着,她和社区网格员一起,挨家挨户上门收集民意、了解情况,建立社区群众基本信息台账。十年来,唐群容跑遍了社区内每一个住宅小区,每一幢楼房,每一户居民家。哪家有下岗工人,哪家有空巢老人,哪家有留守儿童,唐群容都摸得一清二楚。
“社区工作说困难也困难,说容易也容易,但只要做到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要的事情认真做,所有的困难都会变得容易。”唐群容说,“最近,我们正是结合‘两学一做’,把服务群众的工作做到最基层、最细致。”针对该社区的具体情况,唐群容带领社区干部实施“再就业、温暖、关爱、矫正”这“四大工程”,以切实解决特殊群体的实际困难。
李容仙是文林路社区的下岗职工,女婿因患尿毒症常年卧病,后来她的丈夫也下岗了,一家人都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十分困难。
有过下岗经历的唐群容,深知下岗工人的艰难与不易,在得知李荣仙的情况后,她主动找到李容仙,交心谈心,并帮她联系到了一份卫生保洁的工作,让她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平时,社区里有需要临时工的地方,唐群容也尽量安排李容仙来做,贴补她的收入。
2007年,在社区的帮助下,李容仙一家人告别了不足20平米的老房子,搬进了社区的廉租房,虽然家里不富裕,但李容仙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像李容仙这样得到唐群容帮助过的困难家庭,在文林路社区还有很多。为了帮助他们,唐群容动员辖区内的党员和他们结成对子,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让每一名困难群众都能感受到党的温暖。
在仁寿县文林路社区,下岗职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社区矫正人员家庭都是唐群容的重点关注对象,她根据这四类特殊群体的实际情况,协调辖区内的企业、单位一起努力,帮助了121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为社区128名空巢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动员了15名社区“五老”人员与6名留守儿童形成多对一帮扶对子,帮助3名社会矫正人员重塑生活和信心。也正因为如此,文林路社区实现了到县集访为零,未成年人犯案为零,社区群众满意率100%的目标。“有事情,找唐书记。”这是文林路社区居民的口头禅。人们亲切地送她一个绰号:“小巷总理”。
自从担任文林路社区的党总支书记,唐群容倾情付出十年了,十年来,在她的带领下,文林路社区一步步变成了“温馨家园、安全港湾、和谐社区”,2014年3月,文林路社区党总支被省委授予“四川省服务型示范社区党组织”。唐群容本人先后被授予“眉山市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仁寿县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眉山市主动作为创一流十佳个人”、“四川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等荣誉称号。2012年,唐群容被推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