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6-05-17 08:21:35
责任编辑:
眉山网记者 熊莉 肖倩 张玉 文/图
5月15日是第二十六个“全国助残日”,今年的主题是“关爱孤残儿童·让爱洒满人间”。相比普通的孩子,残疾孩子的成才过程必然会难一些,但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残疾人克服自身缺陷,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社会的尊重,不但可以自食其力,还能为他人提供帮助,为社会奉献力量。今天,让我们走近部分残障人士,体会他们的酸甜苦辣,感受他们的坚韧与勇敢。
付志洪:残而有为 助乡亲脱贫致富
付志洪(左)赢得法国客户的青睐。
付志洪是洪雅县中山乡人,15岁那年,父亲去世,刚初中毕业的他就外出务工。在一次施工中,他不慎从高处坠落,导致锁骨、颈椎、手指等多处骨折,落下了四级肢残。
面对身体的残疾,付志洪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振作精神,发奋做一个残而有为的人。如今,他不仅是洪雅县中山乡前锋村的党支部书记,还是一家茶叶公司的董事长、一家茶业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中山茶业协会会长,并先后荣获四川省第六、七、八届和全国第九、十届创业之星等多项荣誉。
荣誉的背后,是付志洪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娃,一个残疾人多年来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人生历程。
“残疾人更要努力,才能闯出一番天地来。”付志洪说,1998年,他向亲朋好友借了200元钱,孤身一人前往雅安市石棉县,在一家建筑公司当刷涂料的工人。由于对技术精益求精,他所经手的工程,曾在当地被评为样板工程,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找他做事。
“残疾人永远也不要看不起自己。”付志洪凭着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给建筑公司带来了很好的收益,于是,20岁出头的他就当起了包工头,手下有几十个工人,后来发展到手下工人上千,事业做得风生水起。
2009年,一位来自福建的老板在中山乡前锋村投资修建的机砖厂倒闭,拖欠工人工资和土地租金近40万元,乡、村领导纷纷找到付志洪,希望他能出来接管这个烂摊子。“这绝对不行。”付志洪的亲人和朋友都坚决反对,觉得他当时的事业正红火,放弃了太可惜。付志洪有些犹豫,但一想到乡亲们正需要他,他就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
洪雅县的自然生态环境非常适合茶叶种植,但缺乏龙头企业,导致洪雅茶叶无知名品牌,销售处于卖鲜叶的初级阶段,整个产业处于低端水平,茶农收入低。付志洪看到乡亲们辛辛苦苦一年,收入却很低,他思前想后,觉得这就是缺乏产业的原因,于是,他把自己干工程多年的积蓄都拿出来,不仅在村里办起了茶厂,还帮助10多名病残群众脱贫致富。“4·20”芦山地震,受灾严重的付志洪又主动捐钱捐砖支援花溪镇小学、中山乡小学修建,帮助周围残疾人及困难群众建房。
“希望能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2013年,付志洪高票当选为前锋村党支部书记,为了带动群众特别是困难残疾人致富奔小康,他流转了村里的土地,给村民租金,再高薪聘请村民来打工,制定了“企业主体、村企联动”(企业+村委+农合+协会+农户)建中国有机茶第一村及乡村旅游示范村的规划,形成了覆盖全村、人人参与、户户受益的精准扶贫奔小康方案,目前正在一步步实施。
田杰:自强不息 无声世界里圆梦
田杰和妻子一起研究土圆的生长情况。
“小宝宝真是乖,不哭又不闹。”5月13日早上9点,记者来到东坡区大石桥街道圣寿社区聋哑人田杰的家里,他刚刚喂完养殖的土圆,正和妻子、母亲一起照看刚出生2个月的孩子,一家人其乐融融。
田杰今年29岁,是听力1级残疾的聋哑人。生活在无声世界的他格外不容易,但他硬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业路,在收获事业的同时,也收获了甜蜜的爱情和美满的家庭。
田杰的创业项目是养殖蝎子、蝗虫及土圆,仅2015年,就实现销售收入4.8万元,利润约1.5万元。这样的利润,对于常人来说或许并不算什么,但对于田杰来说,则是奋斗12年后才取得的巨大成功。
2004年,田杰从眉山市特校初中毕业后便步入社会,急于想要找到一份好工作以减轻家里的负担。然而,作为残疾人,就业机会本来就少,加上他没有一技之长,更是难以找到一份工作。“与其这样四处碰壁,不如自己创业。”于是,田杰走上了创业的道路,先后养过鸡鸭,喂过猪。然而,由于缺乏养殖技术,一番折腾下来,他欠下了3万多元的债务。面对失败,他没有放弃创业梦想,而他想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状况的愿望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
2015年,东坡区大石桥街道残联根据田杰的情况,“量体裁衣”为他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帮扶方案:帮助他争取残疾人就业扶助和残疾人创业资金;根据其意愿,帮助发展养殖业,走养殖脱贫致富的道路。随后,他便有了到江苏徐州免费学习养殖蝎子、蝗虫等技术的机会,期间,他不怕苦、不怕脏,什么活都抢着干,仔细了解观察养殖的每一个环节,并做好笔记……经过大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掌握了过硬的养殖技术,决心回乡再次创业。
然而,现实再一次给了田杰无情的打击,由于本地的气候、温度及湿度与徐州相差太大,他投入近2万元养的蝎子、蝗虫及土圆死了很多,这时的他再也没有资金投入了。就在田杰束手无策时,他获得了2万元的残疾人贴息贷款;南充一家蝎子养殖公司的技术人员也向田杰伸出援助之手,指导他找到了适宜本地蝎子养殖的各项参数。
功夫不负苦心人,田杰养殖蝎子、蝗虫及土圆终于获得了成功。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希望能带动大家共同致富,只要有人来学习技术,他都会无私地分享。“通过大家的帮助,我才能获得成功,我也希望能为社会做一点贡献。”田杰开心地用手语描绘着他的梦想。
黄文攀:腿残志坚 泳池里绽放光彩
训练中的黄文攀。
他曾是一个少言寡语、双腿残疾的孩子,也是一个极度怕水的“旱鸭子”,但为了证明自己,他选择挑战自我,成为一名残疾人运动员,并克服恐惧,一步步历练成一名国家残疾人游泳队队员。如今,刚满20岁的他已夺得了市级、省级乃至全国残运会多枚金牌。他就是来自洪雅县高庙镇的黄文攀。
上幼儿园时,黄文攀走路双腿开始有点颠簸,而且越来越严重,后来,他不幸成了腿有残疾的人。无法接受这样沉重的打击,他选择了沉默,从不和其他小朋友说话,把所有的伤心都埋在心底,把自卑写在脸上。
2010年,14岁的黄文攀遇到了人生中一次重大选择,初中老师问他,“愿不愿意当一名运动员?”黄文攀说,自己可以试试,就这样,他稀里糊涂地进了训练队。
最开始,黄文攀并没有想过要学游泳,因为他曾亲眼看到自己的哥哥被水淹死,所以他对水有恐惧,别说下水游泳,就连靠近水池都会吓得直哆嗦。但当教练问及谁想学游泳时,黄文攀却第一个站了出来,“我不能一直害怕它,只要学会了游泳,就能战胜它。”就这样,他走上了游泳的道路。
“那时候训练很艰苦。”黄文攀说,刚开始的训练对他的身体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一要克服心理障碍,二是要努力学习各种技能,一天训练下来,他的手连碗筷都拿不稳,浑身酸痛难忍。
“没想过放弃。”面对高强度的训练,黄文攀内心却无比坚定,他知道,这是证明自己能行的机会,只有自己不断地努力训练,不断地超越自我,才能证明自己虽然身有残疾,却不比正常人差。为此,他十分刻苦,在完成教练安排的训练外,还主动加大难度,在游泳池来回游1万多米,直到身体疲软、手脚酸痛才肯上岸。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黄文攀凭着一颗不服输的心,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于在2012年的市运动会上获得了一枚铜牌、省运会上获得了一枚银牌。这些成绩给了他很大的鼓舞,他觉得自己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开始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接下来,他更加努力训练,并在2013年的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中获得了50米蛙泳的金牌。
“虽然我在岸上行动不便,但在水里我能行动自如,游泳让我的生命更有意义。”就在去年举行的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黄文攀在50米蛙泳、50米自由泳、100米自由泳和200米自由泳中获得金牌,并打破了世界纪录。黄文攀的突出表现,让他最终入选国家残疾人游泳队。现在,黄文攀正在全力以赴加紧训练,准备在今年的巴西里约奥运会上为国争光。
罗坤伦:服务群众 独腿坚守13年
罗坤伦(左)与同事讨论秸秆禁烧工作。
“这几户的油菜种植面积大,产生的秸秆也多,我们重点要做好他们的工作……”5月13日,当记者见到罗坤伦时,他正在和同事讨论杨场镇石马村的秸秆禁烧工作。
罗坤伦是丹棱县杨场镇计生办主任,虽然他左腿残疾,但13年来,他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做群众的贴心人。
2003年9月14日,罗坤伦骑着摩托车从张场镇前往丹棱县城,在一个转弯处,不幸发生了车祸。“当时,左腿痛得要命。”看到自己血肉模糊的左腿,在喊了四声“救我”后,他晕了过去。
这场车祸造成罗坤伦左腿高位截肢,被鉴定为四级工伤。按照规定,他可以在出院后享受工伤休养,然而,罗坤伦不顾家人劝说,只休息了一个月又回到了工作岗位。“车祸让我的腿部残疾了,但我不能让自己的人生也从此残缺,我想在工作中找回自己。”
回到工作岗位后,罗坤伦很快便用惊人的毅力恢复了以往的工作节奏,一如既往地将群众的困难放在心上。
2013年的一天,一位80多岁的老人找到了罗坤伦,说自己生病后,几个孩子就不管她了,连午饭都没吃就到镇上找干部做主。罗坤伦立刻为老人买来午饭,又多方证实老人所说的情况。
综合老人所在村村干部和群众所反映的情况后,罗坤伦发现确实是老人的子女不愿出钱为母亲治病。他立刻找来老人子女的电话,但都关机了。罗坤伦没有放弃,他撑着假肢到处找人,终于将老人的子女叫到了一起,并心平气和地为他们讲赡养老人的义务。经过罗坤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调解,老人的子女表示再也不会不管母亲,并立即带母亲到医院治疗。
从2013年至2016年短短3年间,罗坤伦先后被派到金龙村、古井村、石马村担任驻村干部,这一切源于他优秀的群众工作能力,群众喜欢并信任这位能与自己拉家常的干部。
2013年,罗坤伦担任金龙村驻村干部,当时村里的一件大事便是推行新农保。当时,村里有些群众一下子接受不了,不知道新农保是不是真的有用,不愿意参保。
罗坤伦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这几户群众本来经济基础就薄弱,如果不参加新农保,万一家里人遇到疾病该怎么办。为此,他挨家挨户做工作,向他们讲解参保的重要性,最后,这部分群众全部参加了新农保。“做群众工作,要把工作沉下去,做到实处。”罗坤伦表示。
【短评】自信打开梦想大门
闻风
为切实可行地帮助和扶持残疾人,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我国确立每年五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26年来,通过丰富多彩的助残活动,关爱残疾人成了社会共识。
“残疾人最大的障碍就是看轻自己。”残疾人付志洪的一席话让笔者认识到,我们在帮助残疾人的时候,不要只停留在物质层面,对他们而言,最需要的是勇气,战胜懦弱自己的勇气。
其实,身有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此而放弃了自己。当残疾人敢于直面自己的缺陷,勇于探索出路时,梦想之门就会为他们敞开。不管是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付志洪、绽放泳池的黄文攀、坚守岗位的罗坤伦,还是自强不息实现创业梦的田杰,在他们身上,都透射出一种坚信——只要努力坚持,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笔者以为,对残疾人的关爱,除了物质层面的帮助以外,更应该多了解他们的内心,努力开导他们走出身体残缺的阴影,帮助他们找到生活自理的方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