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16-05-17 08:27:00
责任编辑:
为了保留这棵见证了老人爱情的大树,当地参与湿地公园规划的工作人员专门调整规划,满足老人心愿
廖昭民老人听说香樟树还在,激动地说“留住了就好啊,有空去看看。”
仁寿湿地公园内,见证爱情的同心树。
眉山网记者 蒋萍 文/图
小山坡上青瓦房,一口老井伴树凉。41年前,为了让妻子夏天纳凉,他亲手所植香樟树,如今亭亭如盖。
树荫伴成长,岁月不曾荒。随着子女长大,孙子出生,老伴去世,家门口也被规划进了“湿地公园”的范围,76岁的老人躺在床上,提出搬家前的最后一个要求:
4月30日,仁寿县湿地公园内,一棵高大繁茂香樟树格外显眼。41年前,为了让老伴夏天能够纳凉,还是小伙子的廖昭民种下了这棵香樟树。两年前,当地准备修建湿地公园,廖昭民家的房子被纳入规划,得整体搬家。临别之际,老人提出了一个特别的愿望:我门口的这棵大树,能不能留住?
在了解到香樟树背后的故事后,当地参与设计施工的人员特别调整规划,保留了香樟树。
由于腿脚不便,廖昭民已经很少下床,再未回过老屋。知道大树留在了原地,他很高兴:“留住了就好啊,有空去看看。”
搬家前提“奇怪”要求:能不能把树留住?
仁寿县文林镇黎光社区1组,小山坡上,一排小青瓦房、一口老井、一棵大树,这里曾是廖昭民的家。如今,房屋不在了,放眼一片绿荫,一棵大树格外显眼。
社区主任唐丙均还记得,由于要建湿地公园,部分村民需要搬迁,廖昭民的家,刚好位于修建范围内。但去年临走之际,廖昭民突然提了一个奇怪的要求:“这棵树子,可不可以留下,或者搬到其他地方栽?”
唐丙均一看,这棵香樟树大约有15米高,直径约60厘米,周长近2米。按照他的经验,树龄有30多年。
“这棵大树,按照规定,可以进行补偿。”文林镇党委副书记李杰说,但对于补偿要求,廖昭民毫无兴趣,他直接提出无偿捐献。条件只有一个:好好保管。
唐丙均一打听,原来这是唐昭民和老伴儿种的,见证了几十年的爱情。大家心头一热,告诉老人:我们会尽量保存好的。
41年前 老伴怕热他从山上挖来树苗
仁寿县城区围城路一个小区内,76岁的廖昭民躺在床上,由于年龄越来越大,加上身体不适,现在他已经很少走动。虽然记忆大不如前,甚至不记得老伴儿去世的日子,但一说结婚的日子,老人记得很清楚:1968年5月。
那年年初,刚刚当兵退伍回到家乡的廖昭民在媒人的介绍下,认识了在家务农、比自己小6岁的黄菊芬。
婚后的日子,两人互相关心,相濡以沫。廖昭民的记忆中,老伴黄菊芬很是贤惠,家里的家务,一直是老伴儿在做。“认识了她,就一直没洗过衣服裤子,饭也是她弄。”
1975年的夏天来了,黄菊芬说天太热,廖昭民就想着在院子里种一棵树,好让老伴纳凉。“我兄弟在山上开挖挖机,挖到一棵苗子,说是香樟树,长得大,我就拿回来栽起了。”廖昭民还记得,树苗当时只有拇指粗,他小心栽下,经常浇水。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树子慢慢长大。树荫越来越大,遮住了老伴儿,遮住了大女儿,遮住了廖昭民,遮住了一家人。再后来,二女儿、三女儿相继出世,在树荫下茁壮成长。再后来,廖昭民和黄菊芬又当上来外公外婆,大树荫下,满是孙子奔跑的影子。
平平淡淡一辈子 大树承载爱情记忆
“老两口养大了三个女儿,女儿陆续外出打工,后来有了孙子,老人又慢慢养大了孙子。”在唐丙均的印象里,两位老人就跟香樟树一样,荫蔽着女儿,呵护着孙子,过着不紧不慢的日子。
两年前,黄菊芬去世后,廖昭民的身体也越来越不行,一直跟着大女儿廖翠兰生活。“以前穷,爸爸妈妈结婚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也没听他俩说送过对方什么礼物。”廖翠兰说,以前不觉得父母之间有什么浪漫,感觉就是平淡过日子。自从上次搬家,父亲什么都舍得,唯独对那棵香樟树恋恋不舍,才体会到父亲对母亲深沉的感情。
“以前的房子现在成了公园,唯独那棵香樟树保留了下来,看到树,原来老屋的位置也就清清楚楚了。”廖翠兰记忆中,老屋里并没有留下什么东西。倒是这棵树,大家都还记得。“上个星期才去看过,一下就想起妈妈,想起以前。”
躺在床上的廖昭民知道经过多方努力,香樟树被保留下来后, 露出了高兴的笑容——“感谢大家的关心,把树子留住了。我的心愿也满足了。”
调整规划保留树 当地取名“同心树”
参与公园规划设计的岭南园林助理设计师陈杨介绍,香樟树所蕴含的爱情故事,让人觉得很浪漫,不只是唐昭民老人,参与设计施工的人员,也很希望能够就地保留。“这里原本规划的是一片绿地,后来为了保护这棵大树,进行了调整。”
在原地保护的基础上,陈杨说,今年4月,当地经过讨论,确定专门为这棵树打造一个景点,顺应地势,修建一个异形广场。围绕香樟树,建一个种植池,并进行简单的地面铺装。“预计五月中旬就能完工。”陈杨说,“作为设计师,我觉得公园既有仁寿大的文化,又有老百姓小的故事,是件很好的事。”
记者还从仁寿县旅游局证实,当地多个部门已经联合召开会议,确定这棵树取名为同心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