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网通讯员 陶广汉
初夏时节,走进东坡区秦家镇马桥村,只见山坡上成片的果园地里,刚品改不久的“爱媛38号”果树上吐出了新芽,大片新栽的果树苗已长出了新叶。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绿色像波浪一样在风中翻动。
马桥村与成都市蒲江县接壤,属于僻远深丘,全村经济基础薄弱,村集体收入甚少,近年被列入市级贫困村。村集体原有近7公顷山坡地果园,10多年前以合同承包经营方式,按每年4000元承包的租金标准,租赁承包给当地一张姓村民经营。由于果园种的都是脐橙、蜜桔等落后柑桔类品种,加之管理技术缺乏,水果品质不理想,效益始终上不去。用张姓村民的话说就是,“每年除了交够集体承包租金,自己没有多少赚头。”
转眼到了2015年年底,之前的合同承包期满。如何有效盘活集体资源,搞好新一轮果园承包?
今年年初,联系马桥村的东坡区为民服务“五个一”工作组与镇、村干部一道,经过实地评估和大量走访,在广泛听取和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以增加和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为出发点,决定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公开竞标的方式流转果园土地。村上通过张贴公告和发布信息以后,随之便引来东坡区内及仁寿、蒲江等地的16家农业公司和种植业主前来报名竞标。村两委经过逐个资格审查,邀请镇、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共100余人现场监督,一场果园土地流转公开竞标仪式在该村首次举行,按照年租金2万元标底起价,竞标者相互报价逐渐攀升,最终成都某种植公司的郭志平、徐成友等3位合伙人以最高报价10.6万元一举拿下。
“同样是这座花果山,没想到变化这么大。”村支书李俊安站在山坡顶上,感慨颇深。这片果园被当地人称作花果山,过去每年承包费仅有4000元,自今年公开竞标流转以后,村集体年租金收入达到10.6万元,净增10.2万元,不仅一举盘活了集体资产,而且业主的投资兴业,还带动了村民增收。”
自郭志平与合伙人成功流转该花果山果园地以后,他们紧抓春季有利时机,按照注重一品特色水果的规模发展思路,当即投入巨资修通了果园道路,改善了基础设施,并集中对果园2500余株低效劣质果树大动手术,很快完成品种高接改换,同时新购进2000余株“爱媛38号”优质果苗进行补栽,每天吸纳在果园干农活的当地村民就有30余人。
“今年我在老板的果园里务工,除了每天能挣100元的工钱,另外每天还包一顿午饭,仅两三个月时间,就挣了好几千块的工钱。”马桥村一组63岁的村民郑友华很知足地说,“现在我就是安逸,屋头的事情忙完了,就在这里挣工钱。”
“走活一步棋,全村都受益。”马桥村“第一书记”梅华告诉笔者:“竞标流转花果山土地,引进业主投资发展,既为村集体带来一笔可观收入,解决了村有钱办事的问题,还带动了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为贫困村脱贫奔康注入了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