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政务要闻

“三大工程”发力 寿乡坚持生态打底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6-06-06 08:39:52      

责任编辑:


眉山网记者 万晓红

        近年来,彭山区大力推进“绿海明珠、百园之市、千湖之城”建设,做实“产”,做足“绿”,做活“水”,做美“景”,做特“文”,实现“生态宜居彭山、长寿养生彭山”。
 
彭山区的美丽目标是用2—3年的时间建设成为“花漾彭山”。支撑“花漾彭山”的是该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区城市,实施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今年,该区将新增造林1.2万亩,力争城乡绿化覆盖率达50%。
 
从2013年到2016年,在仅仅三年多的时间里彭山区的整个生态建设资金投入将达到6亿元之巨。
 
“十三五”大幕开启之年,彭山区“千湖之城”建设项目计划投资2.35亿元,重点建设“引水入园”等项目。1—4月,已完成投资1.34亿元,新增和恢复水域面积2.38平方公里,启动了仙女湖森林运动公园、“五湖四海·寿乡水岸”、“千亩湿地公园”提升上档的前期工作。
 
此外,“千湖之城”建设的安全饮水工程、武阳湖建设项目、城东主排洪沟续建工程等项目也在按照计划快速推进。

鸟瞰寿乡。梁卫东 摄
 
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似乎是一对矛盾体。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追求短暂效益的现象不少。但当一个城市的发展目光超越了眼前的发展利益而定格在可持续发展上,发展与保护这对矛盾体就迎刃而解了。一座美丽的城市应该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需要城市决策者的高瞻远瞩。
 
“绿海明珠”下的“花漾彭山”
 
彭山正在变得越来越美丽。彭山区的美丽目标是用2—3年的时间建设成为“花漾彭山”。支撑“花漾彭山”的是该区正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区城市,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跨越发展的彭山要给市民最舒心的生活环境。
 
当前,环境保护已然成为彭山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首位考虑的问题。这是一个基本上只投入不直接产出的行业。但彭山区在环境的整治上痛下狠手——“十二五”期间,彭山区关闭了4户污染企业。老彭山人都熟悉的新吉鸿纸厂是这个区的重点企业,但在环境整治风暴中同样被关闭。这是彭山区建设生态城市的蓝天工程。
 
走进彭山,很容易被这里苍翠的青山、绿意盎然的街道所吸引,被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所感染。“一年四季花不同,区域色彩有错致,通透观赏有主题。”这是客居彭山的李先生对第二故乡的印象。
 
很多市民已经注意到,现在各单位在围墙、楼顶、阳台、外墙等,通过地栽、盆栽、砌花坛或花箱栽植等多种方式,栽植了藤蔓三角梅、球形三角梅,每一个立体空间都给市民呈现出了不同的色彩。这就是彭山区生态建设的“绿海明珠”工程。万余株三角梅装点出了一个更为美丽的彭山。而按照彭山区“花漾彭山”的构想建设,还有樱花装点的滨江大道“粉红色之路”,芙蓉装点的猕猴桃园区“芙蓉之路”,一串红装点出的江新路“红色之路”,以及彭祖广场河对岸可视范围内3000多亩东山彩林。
 
 “绿海明珠”建设着力提升了彭山城市品质。2015年除全面完成市上下达的各项“绿海明珠”建设任务外,新增了提档升级的8个重点区域,即城区滨江生态文化走廊建设、长寿路沿线绿化美化、锦绣大道和前程路沿线绿化、李密大道沿线绿化、国道245(原省道103)线城区段绿化、岷江农业园区观光大道绿化、天府新区彭山区域绿化、成乐高速公路彭山段绿化美化等。
 
从2013年到2016年,在仅仅三年多的时间里彭山区的整个生态建设资金投入达到6亿元之巨。
 
6亿元,足以彰显这个城市的发展新理念——保护生态就是保护发展!
 
在“绿海明珠”建设中,彭山区充分利用闲置空地,打造城乡结合部,道路绿化景观工程、绿化带改造等,得到了群众点赞。
 
去冬今春,城区段“突然”冒出的500多株大银杏和两个绿地广场(锦绣大道北节点、城南绿地广场),以及彭溪兴崇、义和悦园的绿色家园建设,让彭山更加绿意盎然。今年,该区还将加快推进“绿海明珠”项目建设,新增造林1.2万亩,力争城乡绿化覆盖率达50%。
 
除城区外,乡村生态建设也在稳步推进。
 
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绿中,这是记者在黄丰镇看到的景象;同样在锦江乡象耳村2000亩荒山坡上,映入记者眼帘是桂花、天竺葵、银杏、臭椿等观赏树种。作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主阵地之一,吸引创业成功人士投身“绿海明珠”建设,构筑森林资源与产业资本的有效融合,推进森林生态与林业经济的比翼发展,象耳山的低产低效林改造是彭山区推进“绿海明珠”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
绿映彭祖山。向庆淼 摄


蓝湾风景。向庆淼 摄


漫步花海。向庆淼 摄
 
一江活水建设“江湖”水城
 
“天晴风卷幔,草碧水连池。”杜甫笔下的“世上桃源”,今天已在彭山区锦江乡寿星谷等地成为现实。5月25日,记者从彭山区水务局获悉,彭山目前除3个湿地公园外,其他“江湖”水城也正在建设中。
 
初夏,“引水入园”的天府青龙湿地公园内鲜花盛开。这个2015年国庆竣工的湿地公园,早已成为当地居民和区域内上万产业工人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天府青龙湿地公园的成功打造为园区建设开辟了新的思路,那就是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彭山经开区成为了全市首个“200亿园区”,苏宁云商、四川铁通物流、海尔仓储等知名物流企业纷纷入驻彭山,彭山青龙物流园区成为全省唯一的省级物流聚集区。
 
2013年,彭山启动了“千湖之城”工程。起初有人不理解、不看好、不认同,认为又是一个形象工程。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形象工程”慢慢赢得了民心。因为这个工程让人民群众切切实实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
 
当前,彭山正在兴建青龙镇污水处理厂、彭溪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1万吨和5000吨,这是彭山环保建设的两个重点工程,两座污水处理厂目前均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在彭山这样相对较小的城市里建设两座污水处理厂,这从侧面展示出了党委、政府的眼界和定力。而随着这两个污水处理厂的建成投用,彭山区的生态建设将步入一个新的时期。
 
此外,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2013年到2016年,彭山区持续引进、兴建大批生态建设项目,生态投资的力度不断加大。
 
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改变原来挖出53.3公顷水域,填平约87公顷坑凼和鱼塘的建设规划,将67个废旧水凼鱼塘顺势而建,形成活水循环系统,建成五湖四海湿地公园。
 
集生态走廊、文化长廊、山水画廊为一体的五湖四海湿地公园,形成了彭山城市“绿肺”。晴好的傍晚,三三两两散步的人们一路亲水而行,诠释着小城生活的安逸和闲适。
 
20014年1月开工建设,总投资达2.43亿元的龚家堰水库扩建工程也将于2018年全面完成。
 
“十三五”大幕开启之年,彭山区“千湖之城”建设项目计划投资2.35亿元,重点建设“引水入园”等项目。1—4月,已完成投资1.34亿元,新增和恢复水域面积2.38平方公里,启动了仙女湖森林运动公园、“五湖四海·寿乡水岸”、“千亩湿地公园”提升上档的前期工作。
 
此外,“千湖之城”建设的安全饮水工程、武阳湖建设项目、城东主排洪沟续建工程等项目也在按照计划快速推进。
 
有了“水”,城市的内在得到极大丰富,做活了“水”,城市将更加灵秀。


秀雅仙女湖。向庆淼 摄
 

山水画廊。柴树清 摄
 

寿乡水岸。王志辉 摄
 

灵秀湿地。柴树清 摄
 

亲水而行。向庆淼 摄
 
品质彭山迎来公园时代
 
公园,是满足市民休闲、游玩、观赏需求的公共场所,也是一座城市人文理念与生活品质最生动、最直观的呈现。
 
为实现百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近年来,彭山区认真按照市委部署,扎实开展了“百园之市”建设,公园数量大幅增加的同时,质量也在大幅提升。
 
2015年,彭山区将“五湖四海·寿乡水岸上档升级”、“千亩湿地公园提升上档”、“彭溪河绿地公园”、“滨江路南段公园”、“城南广场”等5个项目作为了城区公园建设的主战场,总计投入资金5000万元。
 
昔日杂草丛生的城区段岷江河堤,给人的印象就是三个字:脏乱差。经过绿化美化,如今,这段河堤成功实现了华丽转身,变成了一个集娱乐、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河滩公园——千亩滨江湿地公园。走进公园,野花遍地、乔灌木错落有致、各类绿植琳琅满目,“过去的岷江河堤就是一片荒滩,现在完全可以用高、大、上来形容,真的很不错。” 来这里散步的市民高兴地说。
 
坚持尊崇自然、生态人文、功能完备、业态鲜明、发展持续的基本原则,注重简约简洁和错位建设,达到一园一景、一园一业、一园一主题、一园一特色的良好效果,这是彭山区在“百园之市”建设中始终坚持的理念。截至2015年12月,彭山城区已建成公园(广场)9个,正实施改造升级公园1个,在建公园1个,包括城区文化主题综合公园、沿河沿湖沿江沿路带状公园等类型。
 
除城区外,彭山在各个乡镇也开展了“百园之市”建设,目标是实现“一镇一园”。
 
有句话说,“小隐在山林,大隐于市朝。”  但在彭山区观音镇,隐于野和隐于城可以完美地结合。既有城区的便利,又可赏“农耕硕果”的观音葡萄园,田园变“公园”。
 
观音镇的一万余亩优质葡萄园,不仅成了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的必选地之一,而且成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项目之一。去年,观音镇以果园村葡萄产业为支柱的葡萄园观光旅游和葡萄产品销售等综合收入超过2亿元,种植户人均纯收入超过5万元。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乡镇企业局)于2014年3月4日向社会发布的2013年10个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和108项中国美丽田园推介名单中,彭山区观音镇葡萄园榜上有名,成为全国9个乡村果园景观之一。
 
截至目前,彭山区11个乡镇已经建成公园、广场11个,正在建设的公园、广场3个,正进行前期工作的公园、广场1个。
 
彭山区“百园之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根据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正抓紧实施滨江水岸花堤、迎宾大道、锦绣大道、前程路等5条道路景观绿化品质提升工程。随着“百园之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到2030年,该区公园总量达到31个,实现“生态宜居彭山、长寿养生彭山”。
 
放眼未来,随着“三大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彭山这个美丽的小城将变成一个“百姓宜居宜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大美之城”。


欢乐樱花林。向庆淼 摄
 

城市公园一景。王志辉 摄
 

堤岸风情。盛晓波 摄
 

花园式工业区。梁卫东 摄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