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志义 眉山网记者 古良驹 文/图
持续的高温天气,让不少市民选择宅在家里,享受空调的凉爽。然而,在我们的城市里却有着这么一群人,他们在一个个或固定,或流动的岗位上,经受着高温的“烤”验,维护着城市的脸面。他们,就是城市环卫工人。昨(24)日,眉山网记者走进这群可爱的人,实地探访了他们的工作环境和那份坚守。
40度——
炙烤中坚守的路面环卫工人
梁松武正在清理河道垃圾。
当日,还没到中午,路面环卫工人的工作温度已接近40度,此时,全市上千名环卫工人仍然忙碌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环卫工人梁松武、钟亚均夫妇负责裴城桥河道拦污坝清理和附近段面、厕所的清洁。11:30,记者在现场看到,梁松武正在费力地打捞拦污坝一侧累积的河面垃圾,热辣的空气中散发出一阵阵恶臭。
与此同时,钟亚均正冒着高温酷暑,在附近的保洁段忙碌。“我们每天早上4点钟左右起床,简单洗漱后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常常要干到晚上11点,有时还要干到深夜12点。”钟亚均说。
50度——
忍受“煎熬”的垃圾填埋场工人
工作人员正在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李政军驾驶工程车在50度的高温下作业。
相比在40度高温下坚守的路面环卫工人,垃圾填埋场的环卫工人则忍受着50度高温的“煎熬”。
12:00,记者在市垃圾填埋场看到,工程车司机李政军正在全力进行摊铺作业。忍受着恶臭,记者进入工程车驾驶室,此时驾驶室里的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已达到50多度。“我的工作时间是早上5点到中午12点,下午3点到晚上8点。天气太热,我每天要喝超过6升水,中途几乎不上厕所,喝下去的水通过皮肤全部蒸发了。”全身湿透的李政军介绍说,夏天气温高,必须及时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60度——
身处“高压锅”中的医疗废弃物处理工
石洋(右一)和同事们在高温高压处理车间劳作。
离李政军作业的垃圾填埋场不远处,是环卫工人石洋工作的医疗废弃物高温高压处理车间。
由于医疗废弃物的危害性,石洋和同事们必需时刻穿着长衣长裤和防毒面具。高温高压车间炉内温度130多度,车间温度高达60度以上,石洋和同事们都坚守岗位,这是对身体和精神的极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