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政务要闻

瓦屋山上打笋人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6-09-06 08:49:40      

责任编辑:


眉山网记者 殷勇 陈燕利 文/图
 

打笋人穿梭在长满荆棘的丛林中。
 

挖笋。
 

打笋人满载而归。
 

山上交通不便,要通过索道才能把竹笋送下山。
 

做饭是一天中最休闲的时刻。
 

将采挖的鲜笋摊放在平铺的竹篾上,准备烘制笋干。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范仲淹的《江上渔者》,道出了打渔人的苦。与此相类,洪雅县瓦屋山名特产——冷竹笋的好相信大家都知道,但当地打笋人的艰辛,却很少有人明了。
 
在瓦屋山镇海拔1300米至2600米的地带,有着丰富的冷竹资源。脆嫩爽口的冷竹笋自古以来就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竹笋多是春生,冷竹笋却是“雨后秋笋”。瓦屋山竹林面积14262亩,时下正是采挖冷竹笋季节。日前,记者前往冷竹笋主产区瓦屋山镇复兴村,跟随打笋人一道,感受了一番打笋的酸甜苦辣。
 
站在瓦屋山山脚下,复兴村7组村民毛建平指着村后一片接天而立的大山说,村里打笋的历史已经有数百年了,每到八九月冷竹笋收获季节,当地村民都会统一上山打笋,在山上吃、住。
 
山顶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海拔2000米左右;从村子到山顶,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我们足足走了两个小时。
 
冷竹笋生长在高山无人区,采挖竹笋最是艰险、辛苦;新鲜竹笋不易保存,所以采挖回来后通常要在山上烘烤成笋干再背下山。每年9月中旬前后,瓦屋山区成百上千的打笋人要在山上忙碌一个多月。
 
早上天还没亮,打笋人就开始陆续上山打笋,他们穿梭在长满荆棘的丛林中。据毛建平介绍,为了保护冷竹笋资源,一般打笋期只有两个月时间左右,而且分片区打笋,高山区先“打”,然后再“打”低山区。
 
下午两三点钟,打笋人一个个满载而归,围坐在石炕前,品尝着最新鲜的冷竹笋,夹一大块腊肉,再来上两口地道的土酒,享受一天里最惬意的时刻。石炕既用于生活取暖又用于加工鲜笋,他们将采挖的鲜笋摊放在平铺的竹篾上,下面烧炕,即可烘制笋干。
 
傍晚吃完饭,没多久天黑了,这里没什么娱乐,大家很快上床睡觉。
 
不大的竹棚,土灶和烤炕占了一大半面积,打笋人只能在灶头边上支起一张通铺,和衣而睡。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