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政务要闻

小县大发展的“丹棱实践”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6-09-06 08:52:22      

责任编辑:


眉山网记者 林茂春 文/图
 

丹棱县机械产业园区某电子科技公司内,工人们正在抓紧生产。
 

大雅广场成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丹棱在一次次蝶变中焕发出强劲活力。眉山网记者 张成锋 摄
 
2015年5月12日,省委书记王东明莅临丹棱调研时,充分肯定丹棱“县域经济有特色,小县大发展”。
 
“大发展”从何谈起?丹棱县始终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突破——成功创建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农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试点县、中国最大优质“不知火”生产基地;打造“中国齿轮之都”,丹棱小齿轮走向了大世界;纪念性恢复重建大雅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丹棱模式”成为全国经验……事实证明,丹棱已在一次次蝶变中焕发出强劲活力,发展成果不断刷新,特色亮点层出不穷。
 
干群合力
 
营造“政和”局面
 
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基层党建是保障。如何做好基层党建工作?丹棱县以“党群集中活动日”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其经验推广到全国。
 
每个月的15日,是省定贫困村三合村一个月中最热闹的一天。这天,村里的党员干部和群众聚集在一起,开展党群集中活动日活动。选定每月的某一天为集中活动日,搭建了议事平台,以丰富的内容吸引群众参加,解决了基层干部反映的“人找不到、话没人听、事管不了”与群众普遍反映“参与难”的两难局面。目前,“党群集中活动日”这一模式已经在全县、全市乃至全国得到推广。
 
近年来,为推进党建工作,该县采取了诸多举措,完善机制,增强效能,补齐短板,发扬“五干精神”,争创“五个一流”,形成了“党政同心,干群合力”的良好局面,全县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满意度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全市第一方阵。
 
转型提质
 
夯实“业兴”基础
 
“三农”稳步发展。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以“不知火”为主的水果产业,“不知火”销售实现了三个翻番(种植面积翻番、销售价格翻番、果农收入翻番)、四个转变(集市向超市、论斤向论个、卖难向买难、线下向线上),成功打造五好农业(选出了好品种、种出了好果子、打造了好品牌、实现了好收入、保护了好环境)。今年,丹棱创新开展首届网上“不知火”桔橙节,线上线下结合,“不知火”产值超过12亿元。
 
工业强县稳发展。近年来,丹棱建成工业园区6平方公里,实现工业总产值60亿元,工业园区实现了面积、企业、税收、产值四个翻番。注重转型升级,重点发展机械和陶瓷建材产业,建设现代产业园区,打造“中国西南现代陶瓷之都”、“中国齿轮之都”,让丹棱小齿轮走向了大世界;连续三年实施交通大会战,综合交通建设投入12亿元,成功融入“成都一小时经济圈”和“眉雅乐半小时经济圈”。全县形成了机械产业、新型建材、食品加工、新兴产业等四大支柱产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催生小微企业238户,规模以上企业达38家。
 
三产发展迅猛崛起,复兴乡村,守望幸福。自幸福古村开村以来,前来旅游的游客便络绎不绝。以幸福古村保护性开发为重点,该县开启了“民宿+度假”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创新成立了2个乡村旅游合作社,来乡村旅游的游客成倍增长,全域“国家乡村公园”建设拉开序幕。此外,该县在电商发展等领域也下足了功夫,成效显著——电子商务孵化基地项目后发高起点,70余家电商企业入驻基地,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全部注册在丹棱、结算在丹棱、税收在丹棱。
 
文化铸魂
 
提升“文昌”品位
 
县城以南、丹棱河畔,一座现代新城悄然屹立。沿着挂满“不知火”桔橙灯的丹棱大道前行,便是丹棱城市新中心——大雅文化新城。
 
走进大雅文化新城,令人眼前一亮的便是矗立山顶的大雅堂。2011年,该县纪念性恢复重建大雅堂,大雅堂成为丹棱名副其实的城市文化名片和新地标。该县坚持实施“文化名县”战略,以文化铸魂,调高“文昌”档次,建设中国大雅文化之乡,大雅文化精神与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巧妙融合,大雅堂公园、大雅广场、大雅文化新城等的规划建设,真正实现了文与景、与城融为一体,吸引了诸多游客前来探访。
 
近年来,丹棱县委、县政府坚持“向东向南、一体两翼、三位一体、辐射场镇”的城市建设思路,总投资35亿元建成大雅文化新城,改变了丹棱县城蜷缩杂乱的形象,让“拳头”打开,增强了城市现代气息、文化气息,城市形象舒展开来。大雅文化新城与县城以东的大雅产业新城交相呼应,形成了景城一体、文城一体、产城一体的新局面。
 
美丽新村
 
增添“景美”元素
 
如何治理好农村生活环境?丹棱用一元钱解决了大问题——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丹棱模式”在全国推广。
 
普惠农民,美化乡村。投入难、减量难、监督难、常态保持难曾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大难题,自2011年3月起,该县在丹棱镇龙鹄村试点,探索推行了“因地制宜、分类收集、村民自治、市场运作”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走出了节俭、实用、可持续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新路子,难题得以解决,农村面貌显著改善。
 
聚焦脱贫
 
调高“民乐”指数
 
创新思维凝心聚力,奋力脱贫奔小康。万年村、岐山村、三合村、廖店村,丹棱县集中了全市所有的省定贫困村。自扶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该县便锁定目标,以4个省级贫困村为重点,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确保实现脱贫摘帽。
 
打造“国家乡村公园”是其中的一项创新举措。“国家乡村公园”是依托丹棱,特别是贫困山区优质自然资源,有机融合乡村与旅游综合发展的实践,采取整体布局,连片推进的方法,实施一张蓝图引领、一条大道贯通、一片产业扶持、一套机制脱贫的“四个一”模式,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奔康大道”是丹棱推动脱贫攻坚采取的又一有力举措,与“国家乡村公园”相辅相成,于今年5月3日正式开建。“奔康大道”规划起于老峨山旅游快速通道止点,连接张王路,途经黄金峡谷,止于仁洪路,全长34公里,连接4个省定贫困村和5个市级贫困村,预计总投资1.58亿元,建成后对推动沿线贫困村产业结构调整、旅游资源开发等将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目前,“奔康大道”已基本完成路基建设。
 
据悉,该县共有21个省、市贫困村,6001名贫困人口,去年已成功减贫884户2505人。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丹棱这个小县不断在创新上下功夫,促成了大发展。一座“政和、业兴、文昌、景美、民乐”的大雅新城拔地而起。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