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6-10-16 09:08:36
责任编辑:
盲人参加体育活动。
志愿者帮助残疾人上公交车。
志愿者积极为盲人充当“眼睛”。
盲人按摩培训。
眉山网记者 殷勇 文/图
刚刚过去的一天,10月15日,是第33个国际盲人节。这是国际上统一的盲人节日。
人常说,盲人的世界是灰色的,因为他们看不到。可只要你慢慢停下脚步,细心地关注一下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的他们,就会发现,他们中的很多人,与我们一样热爱生活,乐观向上,比我们更坚强更从容地面对命运中的挫折。他们虽然失去了视力,却积极学习生活,力求像正常人一样拥有自理能力,自立自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为社会创造财富。
来自市残联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市共有1.5万视力残疾人。近年来,我市的盲人群体在生活、学习、就业等方面的状况都有了很大程度改善,这离不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爱。
但即便如此,盲人仍是弱势群体,需要人们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关爱,我们能为他们做的,其实还有很多。
故事
虽然看不见 但他们心中充满光明
没有光亮、没有色彩,正常人可能永远都无法想象在一片漆黑中摸索生活的艰辛。在国际盲人节来临之际,记者跟随盲人朋友,感受和记录下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10月12日,记者走进市盲人协会主席邓宁西的盲人按摩店,只见在不到80平方米的房间内,整齐地摆放着4张按摩床。邓宁西面带微笑,引导客人躺下后,拿出按摩巾平整地搭到顾客的背上,为顾客舒筋活络,动作干净利落。这一幕,让人很容易忽略他的视力缺陷。
2岁时因为意外摔伤,邓宁西双目失明。1995年,从成都特殊教育学校毕业的邓宁西没有听从爸妈的安排——回到老家仁寿陪在父母身边,而是打算自立更生在眉山创业。
他在眉山城区金鑫街租了一间门面,创办起了盲人按摩店。那时的盲人按摩店极少,多数人对盲人按摩没有概念,不少人对盲人的技术持怀疑态度,没有多少顾客上门。邓宁西说,没顾客,生活也就变得日趋艰难。但即便是在这种困境下,他也没有放弃,选择了坚持下来。
在邓宁西的按摩店附近,有一处菜市场,邓宁西开始免费为买菜的老人按摩。他精湛的技术和诚恳的服务态度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口口相传,慢慢的生意也变得越来越好。
由于顾客的不断增加,1996年,邓宁西创办了第一家分店,到如今,他已相继开设了4家分店。为了给更多的盲人提供就业的机会,在市残联和各区县残联的支持下,他开办了盲人按摩师培训班和培训学校。到现在,培训班共培训残疾人360人,其中,自主创业的有30余人,从事盲人按摩的有200多人,到外地发展的100多人。
“我希望盲人朋友放开步伐去干事,拥有一技之长,在社会立足,带动周边盲人走出家门,让大家都能用自己的双手开创出光明的未来。”邓宁西憧憬着。
王汐是东坡区特殊教育学校盲班的一名学生。当她还在父母的怀抱中时,噩运就降临到了她的身上。突然连续几天高烧不退,家人四处求医也没查出病因,待高烧退后,她失明了。
虽然从小生活在黑暗中,但王汐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她坚持要上学,最终于2012年9月进入东坡区特殊教育学校盲班学习。“她是个乖巧听话的孩子,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枯燥乏味的盲文学习,她仅用两个月就熟练掌握了。”老师李静说。
不仅如此,王汐的记忆力也很出众,一至三年级的课文,她都能流利地背诵,她现在不仅能流畅地阅读盲文,读书的速度几乎与正常人同步。“喜欢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想要学到更多的知识。”王汐说。
如今,王汐能用盲文写日记,记录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她还有一副好嗓子,喜欢听音乐、唱歌。虽然生活在黑暗之中,但她心中充满光明,成长为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
关爱
政府社会合力 让他们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近年来,我市的盲人群体在生活、学习、就业等方面的状况都有了很大程度改善,这离不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爱。
“我市致力于促进盲人保健按摩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目前盲人保健按摩已成为眉山新兴商业景观和盲人就业品牌。”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
该负责人表示,为了让盲人拥有一技之长,自食其力。自2010年以来,市残联每年定期举办50人的盲人初级或中级保健按摩培训班,让有意愿从事按摩工作的盲人参加系统专业培训,培训结束后,统一参加职业资格技能考试,考试合格者,颁发证书并推荐就业。
目前,全市的盲人群体中已有初级保健按摩师145名,中级保健按摩师67名,高级保健按摩师16人,在保健按摩机构就业的盲人达266人。
针对一部分有意向创业致富的盲人,我市相关部门还专门设立了“残疾人幸福创业人才基金”,对盲人成功实现创业的一次性给予10000元创业资助。目前该项资金已资助68名盲人实现创业梦想,累计资助资金达160多万元,带动近100名残疾人及其亲属就业。
对于盲人来说,日常的出行是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为了方便盲人外出,近年来,我市按照国家盲道设置标准,在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道上都设置了专用盲道。据了解,除个别小街小巷和社区道路外,城区盲道设施修建率已达98%。
为了帮助盲人朋友走出户外,更好地感受自然的清新和生活的美好,我市盲人协会多次组织户外活动,丰富盲人的生活。“每年的国际盲人节,我们都会组织盲人朋友出去踏青玩耍。”市盲人协会主席邓宁西说,目前,协会有会员110人,每年组织开展的活动不少于20次。
同时,我市还多次组织志愿者活动,帮助盲人开展户外活动。户外活动中,志愿者们积极为盲人充当“眼睛”,为他们讲述着沿途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于这些失去光明的盲人朋友,他们的心灵更需要我们用爱心来开启。希望通过我们的志愿行动,让他们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志愿者黄蕾如是说。
期待 让他们更多地感受这世界的美好
采访中,无论是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还是来自社会各界的普通市民,言谈中都提到,其实,我们能为盲人朋友做的,还有很多。
对很多人而言,阅读是件十分简单的事情:纸质阅读、电子阅读……阅读方式多种多样。然而,对盲人来说,他们的阅读世界却一片漆黑,只能通过“听”和“摸”。
张海是一位盲人按摩师,工作之余,读书是他最大的爱好,但想要阅读一本盲文书还真不容易。对于一些没有翻译成盲文书的书籍,张海一般都通过手机软件“听书”来解决。
“听书虽然很方便,但是很多都是戏曲相声、玄幻小说之类,我们盲人最需要的医疗保健书籍还是很少。”张海说,希望盲文书籍出版能获得更多投入和关注,逐步扩大盲文书籍的涵盖范围,增加有声读物的数量,为盲人提供更多有用的书籍。
一些身体状况较好的盲人,通过自己的适应和努力,能够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但独自外出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情,这也成了部分盲人当下最期待能完成的事。
据了解,为方便盲人外出,市政府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在人行道上铺设了盲道供盲人通行。但记者发现,这些盲道的利用率却不算高,虽有盲道,却少见盲人行走。“我们最怕在盲道上走着走着,‘路’突然没有了,如果车辆或者摊贩将盲道占了,我们就很不方便。”盲人徐丽表示。
徐丽告诉记者,除了盲道的问题外,盲人过马路也很困难,由于红绿灯没有语音提示,他们通行必须要靠行人帮忙,不然只能自己冒险往前冲。“真希望红绿灯路口有语音提示,最好公交车也能在车外安装报站器。”徐丽吐露了自己的心声。
此外,对于就业,盲人朋友们也有期待。“盲人行动不便,可选择的职业非常少,按摩成了我们最主要的出路。”张海说,不少人提及盲人就业,首先就会想到按摩,却忽略了盲人其实也可以胜任别的工作,比如心理咨询、开网店等。
“有些工作对于文化程度的要求相对较高,这对于大多数盲人来说,是一道门槛。”市残联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眉山还没有一所盲人学校,要想让盲人就业更广泛,就必须解决他们教育和培训的问题。没有教育的多元化,就不可能有就业的多渠道。
“其实,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盲人就业的新途径,我们会定期组织培训、学习,有意愿的盲人都可以参与培训。如此可以带动更多的盲人走出封闭,感受外面精彩的世界。”该工作人员表示,从目前的情况看来,这还是一条任重而道远的探索之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