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6-10-16 09:29:57
责任编辑:
胡文彬和他的“齐乐雅石馆”。
文字石“工人”
文字石“王”
文字石“家”
眉山网记者 张玉 文/图
对于奇石,年近80岁的丹棱人胡文彬有着满满的爱,10多年收藏奇石的经历,让他已经不只把奇石看作一块石头,更是一个个亲密的朋友。正因为爱得深沉,胡文彬在收藏奇石领域颇有建树,虽然他收藏的石头可能并不是很多,但个个都堪称精品,更难能可贵的是,他非常善于解读奇石,在国内奇石界的杂志期刊上发表几十篇赏石文章,引起了国内广大奇石爱好者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弘扬丹棱奇石文化,2013年,胡文彬在自己的家里打造了一间“齐乐雅石馆”,建成后吸引了省内外无数奇石爱好者。而他也在心里埋藏了一个愿望,希望有朝一日能将“齐乐雅石馆”升级成为一个民间博物馆,为此胡文彬一直在努力,要将收藏的奇石进行解读,并分门别类地整理出来,作为一种特别的财富流传下来。
误打误撞 痴迷奇石收藏
“过去,我对奇石根本不了解,只是觉得到处去捡石头,有利于身体健康。”说起与奇石的结缘,胡文彬把时光拉回了2005年,那时的他身体很差,退休后,他一心只想调理好身体。
为此,胡文彬尝试过许多锻炼身体的方法,但终究没有毅力坚持下去,直到他了解收藏奇石之后,才一直坚持至今。2005年,胡文彬到乐山去看了一场展览,其中藏石展区里的众多中国奇石令他大开眼界。各种质地、各种花纹的奇石可谓美不胜收,石友们独到的见解和精辟的解读更是深深打动了胡文彬。
这次逛展,对胡文彬的触动非常大,他近乎痴迷地爱上了奇石收藏。从此,胡文彬便跋山涉水,四处寻觅奇石。寻找、搬运、清洗、筛选,他累并快乐着。雨天,石头的纹理会更清晰,他便时常到河滩寻找,多次被淋成落汤鸡。甚至,他还为此遭受过危险,有一年,胡文彬和几个石友到洪雅青衣江段里的一个河坝子上捡石头,由于捡得认真,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竟然忘记了时间,直到上游电站放水,河坝子逐渐被水淹没才发现。当时胡文彬一行人都没有带手机,附近也没有人家,他们只能忧心忡忡地等待着,直到几个小时之后,才有人来救援他们。捡石的过程很辛苦,也充满了危险,胡文彬却乐在其中,同时他也在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
专心研究 乐与奇石对话
“再好的奇石,如果不命名,不解读,都不叫奇石,那只能叫冷冰冰的石头。”对于奇石,胡文彬爱得深沉,经过10多年时光的沉淀,他已经将奇石当作了好朋友,以与奇石对话为乐!
为了能解读奇石,闲暇时间,胡文彬一头扎进了书海之中,他买了几十本与奇石有关的杂志和书籍,一有阅读的感悟他立马就用本子记录下来,如今已形成了一本厚厚的赏石心得。不仅如此,他还奔赴眉山各区县、乐山、成都、重庆等地组织的奇石展览会,与石友切磋,提供赏石水平。
就这样,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胡文彬终于对奇石有了较好的认知,这样的认知不仅让他在眉山的奇石爱好者中脱颖而出,更让他在全国的奇石爱好者中有一定的知名度,这些年来,他在奇石类杂志所发表的文章已经几十篇了。
“收藏奇石,养身又养心。”谈起收藏奇石的好处,胡文彬总是滔滔不绝,他说石头很实在,一块好石就似一本书,一本蕴含着特殊密码的书,而每次去户外捡石,不亚于上一次健身房,坚持捡石多年,他的身体也变得好多了。
“奇石还极具经济价值。一块好石,动辄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几百万元。”胡文彬说,他知道奇石会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但因为纯粹出于爱好收藏奇石,所以他只卖过几块石头,每次都是石友不远千里来沟通多次才卖的。因为他有一个梦想:“等好的石头积累多了,盼望建间丹棱奇石博物馆。”
坚持不懈 弘扬奇石文化
要建奇石博物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面临着资金、场地等一系列问题,虽是如此,他也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反而一点点地为自己的梦想添砖加瓦。2013年,胡文彬搬了新家,而新家的楼层则是按他的意愿选的一楼,因为他希望在家里专门用一间房屋来做奇石展览馆。
为此,胡文彬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能设计奇石展览的装修公司,不得已,他学会了绘图,自己绘了几次才将图纸设计成功;展览馆大体成型后,为了让奇石都能美美地摆放在展柜上,胡文彬又开始为奇石设计底座。那段时间,他到处寻找合适的木料,哪里有一块完整的废弃木料,他总是如获至宝,把它们搬回家,不厌其烦地打磨它们,终于为奇石们量身定做了底座。
经过大半年的努力,胡文彬的奇石展览馆终于建成了,他希望通过建展馆,培养更多的奇石爱好者,让奇石收藏这种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给更多人带来快乐,为此,他为奇石展览馆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齐乐雅石馆。“齐乐雅石馆”虽小,如今却在丹棱、眉山,乃至四川地区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很多奇石爱好者都会慕名来这里参观学习,而胡文彬也总是开心地和奇石爱好者分享他的收藏经验。
“我要把收藏的上千个奇石都编上号,取好名,做好解读,这样才能让这些奇石流传下来。”对于未来,胡文彬表示还有很多事要做,他要将收藏的奇石都解读,而且要分门别类地整理出来,作为一个特别的财富留给后人,弘扬丹棱的奇石文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