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1-06-29 10:24:47
责任编辑:任枫枫
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市委原书记 余斌
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是一代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拼搏的奋斗史。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2012年11月至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四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和推进了四件大事。四件大事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印记。我们的祖国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今天强起来,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结果。他们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拼搏精神完成了历史使命,深深印上了属于他们的时代印记。
对眉山来说,新的“长征路”才刚刚走完第一步,但也是坚实的一步。建区之初,省委寄语眉山,“艰苦创业,苦干兴区”。八个字里就有两个“苦”。GDP只有104.49亿元、手里只有500万元“开办费”,怎能不苦;中心城区只有“九街十八巷”、城镇化率只有15.6%,怎能不苦。但是作为第一代创业眉山人,大家凭借不怕吃苦、宁愿苦干的“精气神”,开启了加速快跑、后发崛起的新征程。我们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眉山奇迹”,摘得了一项又一项“荣誉桂冠”,迈上了一个又一个“历史台阶”。特别是近年来,在新一届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眉山在综合实力、产业基础、城乡面貌、民生福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巨变。
今天的眉山,恰如一位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正以昂扬的斗志、勃发的英姿,迈向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虽然不再奋战在发展建设的最前线,但我会时刻关注眉山的发展,在其他方面继续发光发热,为眉山早日建成现代化成都都市圈副中心发挥余热。
原四〇八医院离休干部 胡建华
作为一名离休干部,能亲历党的百年华诞、见证党的百年成就,感受眉山巨大变化,我的心是滚烫的,情绪是激动的。
1931年,我出生在江苏南京,少年求学时期,正值抗日战争最激烈的时候,我目睹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军队和人民浴血奋战、生死阻击的战争场景,家国情怀在我心中激荡澎湃,深深影响着我。从那时起,我就萌生了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的念头。
1949年,我抱着解放全中国的伟大革命理想,毅然投身革命队伍,通过选拔加入了二野军大,在军司令部边学习边从事保卫、宣传等工作。那时候,我的学习和工作热情十分高涨,眼看全中国就要解放了,新中国就要成立了,少年时的梦想就要实现了,内心无比激动。
1973年,为了积极响应“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我打起背包就出发,告别亲人,长途跋涉,义无反顾从繁华的大城市来到三线建设前沿——原电子工业部所属的四〇八医院所在地青神县工作。
离休后,我始终不忘革命初心。虽然我离开工作岗位32年了,但我时不时地翻看老照片,回望自己走过的路,感悟百年历史,牢记初心使命。对互联网上曾经一度出现的传播历史虚无主义、封建迷信、丑化抹黑英雄烈士等负面信息,我都勇于发声亮相、敢于举旗亮剑,对大是大非问题坚决保持战斗风格、发扬斗争精神,对恶意攻击、造谣生事坚决回击、以正视听。因为我们这代人,是从战火中走来,见证了祖国的诞生,见证了祖国繁荣富强,见证了党的百年风华,见证了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为国捐躯,所以我决不允许有人破坏全国人民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生活中,我深切感受到眉山这座城市的魅力。从青神到眉山,我在眉山中心城区生活了近20年,亲身经历和见证了眉山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建区设市之初,眉山主城区只有“九街十八巷”,到建设现代化成都都市圈副中心,从农田农舍到高楼林立。如今,远景楼、东坡城市湿地、东坡岛商业水街已成为“网红”打卡地,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眉山这座年轻的城市,正以昂扬的姿态面向未来。
原眉山县副县长、高级农艺师 雷农田
我是1956年中专毕业时分配来眉山的,已在眉山生活工作了65年。在党的光辉照耀和长期教育培养下,在一批批老党员老干部带领下,我一步一步锻炼成长起来,内心满怀着对党的无限热爱和感恩。
1963年,经组织同意,我考入原西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主修粮油棉蔴菸果蔬园艺,并于1966年毕业。我在眉山工作的44年中,是党组织长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悉心培养,硬是把我从一名见习农技员培养成为高级农艺师。
为回报党恩,我立志全心全意服务眉山“三农”事业,为眉山农业农村工作拼尽全力。
在岗期间,我满腔热情工作,从农业技术员干起,到后来任县政府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职务。工作中,我参加了许多农业技术革新和实用技术推广活动,组织领导了原眉山县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利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生态建设、创新免耕节水栽培等9项农村经济工作;牵头组织了水果(柑橘)生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集约化网箱养鱼等8个涉农的全国性会议和参观现场,提高了眉山知名度。原眉山县受到国家部委、省、市不少嘉奖,我个人受到原农业部科技进步奖等各级表彰奖励。
退休以后,因难舍农业情怀,于是我带着自己编写的农业技术资料和工具,常年奔走在田间地头,当一个老年科技志愿者,不要任何报酬,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实战优势,服务三农,用先进实用技术对农民朋友进行农技知识培训,帮助农民朋友增收致富,收到很好的效果。20年来,我免费为农民技术培训近1300场次;编写农技科普资料86篇,印制了14万余份;与电视台联合录制节目20多档,刻录技术光碟103盘;执笔编印了《眉山市杂交柑桔栽培管理实用技术》上万册,均免费送给农民朋友。
作为一名老干部、一名高级农艺师,我深刻感受到眉山农业农村工作大有可为。今后,我将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继续争取为“三农”、为助力乡村振兴再做一点有益的事情,回报党、回报国家、回报人民。
仁寿县政协原副主席 吴树科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是我们党牢记宗旨、践行初心、砥砺奋进的一百年,是翻天覆地、波澜壮阔的一百年,是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一百年。回顾党的历史,倍感我们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畅谈百年新成就,感悟丰碑黑龙滩。1970年,正处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这一时期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建设浪潮。黑龙滩水库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开工建设。当时,仁寿县委、县政府带领仁寿人民喊出了“要人出人、要物出物,口粮自己带,誓死修建黑龙滩,重新安排仁寿山河,造福子孙后代”的豪言壮语。经过15年建设,黑龙滩水库基本建成了库区枢纽工程和干、支、斗、农、毛渠及渠系配套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四川省第一座大型蓄水灌溉工程,总库容3.6亿立方米,灌溉仁寿、井研、简阳三地121万亩耕地。黑龙滩水库的建成和运行,改变了灌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
传承黑龙滩精神,建设更美黑龙滩。黑龙滩水库这一伟大水利工程,是在十多万仁寿儿女一锤一錾、一锄一篼、人抬肩挑下建成的。他们住草棚、睡地铺、自带粮,夏顶烈日、冬冒严寒,不怕苦、不怕累,吃得差、收入微薄、工作量大,却没有一丝怨言,有的只是一腔奉献热情。修建黑龙滩水库,共牺牲133人,伤残1205人。有的哥哥牺牲了,弟弟妹妹来接班;有的丈夫牺牲了,妻子来接班;有的父亲牺牲了,儿子来接班。牺牲者中,有许多是一二十岁的青年,年龄最小的仅16岁。这充分展示了仁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雄心壮志和高尚风格,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黑龙滩精神。
如今的黑龙滩水库,风光旖旎。黑龙滩景区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西部千岛湖”“成都后花园”,是名副其实的“网红”景点,成为令人向往的美景。310公里湖岸线、23.6平方公里库区面积、90座岛屿点缀其中、星罗棋布,成群的鹭鸟和谐共融,湖面波光如星辰闪烁,光影交错、如梦似幻。2020年12月,黑龙滩水库水质达到湖库Ⅰ类水质标准,创造了有水质检测记录以来的历史最好水平。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继续守护好黑龙滩水库,做好黑龙滩精神的传播者,让黑龙滩丰碑永远矗立在眉山人民心中。
丹棱县齐乐镇龙滩社区纪委书记、全国优秀文化志愿者 王作平
我是一名来自丹棱县齐乐镇龙滩社区的老党员。我最自豪的就是生在眉山。眉山是大文豪苏东坡的故乡,“千载诗书城,人文第一州”,以东坡文化为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将东坡文化元素根植于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烙印在每一个市民的心底深处。
年轻时,我深感文化匮乏,获取文化的途径欠缺。那时候想看一场电影,简直就像做梦一样。好不容易盼到一次电影下乡放映,我早早就到放映点等候,直到人都走完了,才依依不舍回家。回家路上看不见,就打“火把”照明,有时下雨还会全身淋湿。我第一次看电视,是在丹棱县广播局二楼窗口看1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楼下黑压压一片都是人,看不清楚电视画面,但还是觉得安逸、开心。看完电视,回家兴奋得睡不着觉,第二天一早还要到学校向同学吹嘘炫耀一番。因家里穷,买不起图书,要到5公里外的县图书馆才能借阅,每到周末我都要走路去图书馆,看完又走回来,来回就是一个上午,肚皮经常饿得“咕咕叫”,但心里却很高兴。
入党后,我成了一名文化志愿者,决心改变农村文化生活现状。2005年以前,我所在的地方文化活动少,村民们唯一的娱乐就是打麻将,许多人天天沉迷打麻将,不干家务、农活,一些家庭出现了吵嘴、打架等,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多,还有人因赌博走上了违法犯罪之路。作为一名党员,我想起了高举右拳时的誓言,意识到应当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力争从根源上改变这种状况。在得知丹棱县将率先在四川农村建设廉政文化大院的消息后,我立即丢下农活,向丹棱县纪委申请建立廉政文化大院,在自己家里办一个廉政文化室。
随即,我将自家侧屋腾空,又将60多平方米的土院坝铺筑成了水泥坝,自费购置了电视机、VCD、书架等设备,收集各种书籍1000本、各类文化光碟100多张。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努力,我的文化大院正式“营业”,源源不断地吸引着周边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并逐渐成为当地村民学政策、涨知识、明是非的“精神家园”。
2013年,我被评为全国优秀文化志愿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一名文化志愿者,我只觉得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没想到党和政府给我这么大的荣誉,激励我不断向前。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把文化大院办下去,办出特色、办出品牌,带领乡村本土文化能人为乡村振兴、眉山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作贡献。
青神县青竹街道福家小区党支部书记 王志明
党的百年历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眉山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建区设市以来,各行各业产生了质的飞跃。我感受最深的是,城市建设风生水起,产业发展绘声绘色,农村生活有滋有味。
今天,我们共迎建党百年华诞,畅谈百年成就,回顾过往的辉煌让人心潮澎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始终在想,作为一名退休校长、一名老党员,还能为党做些什么事,为群众分些什么忧。立足自身实际,我认为小区是基层治理的细胞,是服务群众最前沿的阵地。我生活在小区、了解小区、热爱小区,有服务小区的热情。于是,我主动担任小区业委会主任。小区成立党支部后,我又被选为党支部书记。面对过去小区矛盾突出、环境较差、居民幸福指数不高等问题,我带领小区内的党员和群众,逐步解决了小区的车辆停放、环境卫生、垃圾处理等长期困扰居民的烦心事、闹心事。同时,组织热心的老党员,成立“老党员工作室”,耐心细致地化解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志愿开展小区安全巡查、环境卫生治理等工作。小区居民普遍满意,小区治理实现由乱到治。
有了组织、群众的支持,小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做到了小区和谐、家庭温馨、邻里和睦,并先后受到省、市、县各级的一致好评和认可,受到广大党员和群众的高度称赞。2019年,福家小区党支部被评为五星级党支部。我个人获得“全省优秀老干部志愿者”称号。
2021年非常特殊,我们迎来了建党百年华诞。作为一名老党员,我一定竭尽全力带动身边老同志,坚持“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思想上与党同心、行动上与党同步,以饱满的热情继续立足小区搞服务,助力基层治理。最后,衷心祝愿眉山明天更加美好!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俊涵 整理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