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市融媒体中心
更新时间:2025-08-20 09:46:15
责任编辑:徐茜
8月15日清晨,彭山区观音街道蔡山社区仁和驿站前,外卖骑手张军正熟练地将电动车电池插入铁塔换电桩,短短几秒便完成了一次“能量补给”。“以前换电要跑很远,现在驿站就能解决,真是太方便了!”他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政府这项服务,确实办到了我们心坎上!”
在城市的运转体系中,像张军这样的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犹如勤劳的“城市蜂鸟”,日夜穿梭于大街小巷。然而,休息难、充电难、归属感弱、发展空间有限等问题曾长期困扰着他们。彭山区深入调研后,创新服务模式,在观音街道蔡山社区率先打造全方位保障体系,让这些城市“摆渡人”不仅能安心奔跑,更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暖心驿站”
打造温馨休憩港湾
正午时分,烈日当空。刚完成一波订单配送的张军熟门熟路地走进仁和驿站,接水、充电、小憩,在凉爽的空调环境中稍作休整。“以前最怕午休时间,无处可去只能找树荫或商场角落凑合,冬天冷夏天热。”他指着驿站内的设施感慨道,“现在这里不仅能休息,还能热饭、看书、充电,应有尽有。虽然只是短暂停留,但就像路上的家一样温暖,让人倍感踏实。”
观音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初衷:“新就业群体是城市运转的重要力量。他们工作强度大、流动性强,更需要一个温馨的休憩场所。仁和驿站就是要解决他们最基础的休憩需求,传递城市温度。”
驿站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情感纽带。酷暑时节开展的“夏日送清凉”活动,通过发放防暑包、冰镇饮用水等方式,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城市的贴心关怀。
“智慧换电”
破解续航焦虑难题
电动车作为骑手谋生的主要工具,续航能力直接关系到工作效率。过去,在骑手聚集区域,充电难、换电远是普遍存在的痛点。为此,观音街道主动破题,精准对接铁塔公司资源。“我们深入调研发现,换电模式比充电更能高效解决骑手续航难题。”该负责人介绍。积极协调场地、优化流程,推动铁塔公司在仁和驿站这一关键点位快速部署换电桩,实现“随到随换、即换即走”。
这一创新举措获得骑手们的一致好评。“现在高峰期再也不用担心电量不足了,十几秒就能完成换电,接单更有底气!”外卖骑手徐磊骑上刚换好电池的电动车,信心满满地重新投入工作。便捷高效的换电服务,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骑手多时的续航焦虑问题。
“爱心餐食”
传递城市温暖
奔波劳碌中,“吃饭难”“吃饭贵”是外卖骑手、快递员等面临的另一个现实困扰。为了让他们在忙碌中收获暖胃又暖心的归属感,观音街道推出暖心举措:联合辖区知名餐饮企业“十八碗”“二当家”等,专门为新就业群体推出“十元爱心餐”。
“听说十块钱就能吃到一荤一素的热乎饭菜,米饭管饱,还有水果饮料?”不少人得知这个消息后,既惊喜又期待,“这太实惠了!比我们自己随便凑合强太多,既营养又省心!”
“‘十元爱心餐’是我们解决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的又一关键。这不仅是一顿饭,更承载着城市对辛勤奔跑者的敬意与关怀。”该负责人表示,将坚持严格挑选合作商家,把关食品安全与营养搭配,确保“十块钱”吃到的是有温度、有品质、有保障的暖心餐。
“技能提升”
铺就职业发展之路
在解决当下困难的同时,观音街道更着眼于新就业群体的长远发展。记者了解到,目前“新就业群体技能培训基地”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送外卖毕竟是吃青春饭的,谁不想趁着年轻多学点技能,为将来打算?”一名外卖骑手的话道出了许多同行的心声。当得知培训基地将开设法律法规、心理疏导、创业指导等课程时,他立即报名参加。“这太好了!多掌握些技能,不管以后继续干这行还是转行,都更有底气。”
服务新就业群体,既要解决眼前困难,更要谋划长远发展。该项目负责人介绍:“‘技能培训基地’是赋能成长的重要平台。我们将整合资源,围绕新就业群体实际需求和发展愿望,提供多维度培训,目标是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拓宽职业通道,增强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让他们在这座城市不仅有活干,更有奔头。”
记者手记
在跟随外卖骑手们体验了一天的工作后,记者深深体会到这个群体在城市运转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们就像勤劳的“城市蜂鸟”,用快速扇动的翅膀维持着城市的活力,却常常面临着不为人知的困难。
在仁和驿站,记者看到的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休息场所,而是一座城市对劳动者的温情告白。当张军在空调房里擦去汗水时,那份满足感是实实在在的。这让记者想起一位骑手说的话:“有时候,一杯热水、一张椅子,就是最好的尊重。”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换电站的场景。清晨时分,骑手们排队换电的场面就像一场无声的接力赛。这种“随到随换”的便捷,解开的不仅是电动车的电量焦虑,更是骑手们心里的结。“十元爱心餐”的推出更是一个温暖的创举。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很多骑手为了赶时间常常随便应付一餐。现在,一顿热乎可口的饭菜,不仅填饱了肚子,更温暖了人心。
一座城市的温度不仅体现在高楼大厦里,更体现在对这些“城市摆渡人”的关怀中。彭山区的这些举措或许不算惊天动地,但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温暖,让“城市蜂鸟”们飞得更稳、更远。这或许就是城市文明最生动的注脚。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网站支持IPv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028—38166899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346536593@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