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家长群变“负担群”扭曲家校关系

新闻来源:未成年人网      

更新时间:2018-08-30 09:15:17      

责任编辑:赵娜娜


  随着微信的广泛使用,不少中小学、幼儿园以班级为单位建群促进家校联系。然而实际中,原本的交流平台发生变异,有的学校在其中发布教学内容,家长好比“助教”一样被绑架在学校教育中,产生心理焦虑的同时也给学生造成更大的课后负担;有的群还异化成“攀比群”“马屁群”甚至培训机构的“广告群”。(8月28日《半月谈》)

  建立家长群的目的,本是想通过微信等形式群发消息,便于老师和家长、学生随时交流,加强家长与学校的联系。比如,反映家长对教学工作的意见、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等等。家长群本起着双向沟通的桥梁作用,但如今,不少家长群变成“负担群”,已然南辕北辙。

  老师在群里发布各类学校作业与孩子的学习成绩、经常公开点名表扬或批评一些学生及家长,家长成了编外“助教”;家长不时晒出各种旅游照片、培优习题等,相互攀比;有家长经常对老师献上溢美之词,动用各种资源讨好老师;老师代发各种广告,让家长左右为难……“助教群”“攀比群”“马屁群”“广告群”里的信息提醒声不断,家长每天看群提心吊胆,原本方便沟通的家长群,让一些家长添了不少“心病”。比如,有的家长不敢表达意见,怕引起老师反感,对孩子不好,如此心不甘、情不愿,却还要随波逐流,心中自然郁闷难解。

  家长群异化有多种成因。一方面,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一些追求学生成绩和升学率的学校,在校内实行减负政策,却将负担转嫁给了家庭学习和校外学习,借家长群让家庭教育过度扛起学校教育的责任;另一方面,不少家长过度关心学校教育,赋予家长群家校沟通以外的功能,既恨不得掌握孩子在校的每一分钟,又希望群里的一言一行都能换来孩子受到老师的重视,功利心严重,浮夸成风,群也就逐渐异化。

  家长群成“负担群”,将正常的教学关系蜕化成利益交换关系,是教育极端功利化的典型折射,扭曲了家校关系、师生关系,对于老师、学生、家庭及社会都是一种负担,也是一种污染,破坏教育公平、败坏社会风气,更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些公办小学明确不鼓励班级建家长群,就是防止异化成各种夸张表演的“戏台”。这是驱邪扶正之举,也是教育工作者履行义务教育主体责任、回归学校教育本位的表现。

  实际上,家长群并无原罪,关键在于厘清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责任与界限,学校要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提升教师人格品质和社会形象,严厉惩治钱权交易、以权谋私等“师腐”行为,净化教育生态。同时,家长也要理性看待家校互动,关注和配合学校教育但不能过度参与、干涉及包办。回归家长群的正当职能,摒弃功利化思维,双方相互协调又各尽其责,才能真正实现家校共育的教育目标。(未成年人网呼啦圈评论 王丽美)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