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政务要闻

奋战脱贫一线 女书记“巾帼”不让“须眉”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7-01-10 09:38:54      

责任编辑:


杨婷婷 眉山网记者 陈燕利 文/图
 
去年以来,洪雅县选派33名党员机关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他们扎根基层,发展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在基层一线锻炼成长。而这其中,就有多名女“第一书记”。
 
这些女书记,在家中,她们或为人女或为人妻,承担着一名普通女性的责任和义务;在“第一书记”的工作岗位上,她们也以女性特有的温和、细腻和坚韧,勇挑脱贫攻坚“千钧”重担,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在基层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谱写了一曲曲脱贫攻坚的动人篇章。 
 
“城里少一个干部没什么,村上多一个书记了不起”
 

“第一书记”杨群英为村上的贫困群众送上过冬物品。
 
“以前房子烂得不像样,杨书记到处帮我争取,补贴了6万多块钱终于修好了新房。”家住洪川镇葛树坪村7组的余元富感激地说。
 
余元富身患小儿麻痹症,和70多岁残疾老父亲相依为命,由于严重缺乏劳动力,家庭十分贫困。三间一列的土坯房年久失修,墙体大幅开裂,屋顶露出两排“天窗”,每逢下雨,家里就成了“水帘洞。
 
余元富口中的杨书记是洪雅县发改局派驻葛树坪村担任第一书记的杨群英。初来乍到,走村入户,得知余元富情况,目睹他家现状,34岁的杨群英辛酸得直抹泪……“没想到这么穷,太造孽了!只有帮他们修好房子,才谈得上今后的发展。” 杨群英在立足村情深入研究扶贫政策后,按规定将余元富列入了异地搬迁对象。
 
出乎意料的是,这个“香饽饽”政策却在余元富处碰了钉子。受“安置点离田地较远,搬迁破坏风水”守旧思想影响,余元富反悔不愿搬到条件优越、村民聚居的安置点。
 
“说实话,当时我很生气,真有种好心做了驴肝肺的感觉。”生气归生气,深知贫困户受自身眼界和观念局限的杨群英并没有放弃。为了尽快帮助余元富建房,杨群英多次到他家里拉家常、讲政策,帮助解开思想疙瘩,并积极协调住建、国土等部门为其房屋设计图纸、审批土地,还组织村组干部帮助转运砖石、水泥、木头等房屋建材……看到杨书记为自己忙得焦头烂额,余元富感动了也想通了。附近村民自发投工投劳,加入到建房队伍中,帮助他在春节前搬进了新居。
 
“虽然是个女同志,但她比男人还肯干。”葛树坪村党支部书记余子俊说,“杨书记一来,就帮我们争取了200多万元打通了1.7公里长5米宽的入村路,带领我们发展起800多亩藤椒、茶叶和蔬菜,村里基础设施改善了,农业产业也发展起来了。城里少一个干部没什么,村上多一个书记真了不起。”余子俊感慨到。
 
“家里娃儿不用我操心,村里孩子我要多上心”
 

“第一书记”李雪梅与谢岩村易地扶贫搬迁户一起贴对联庆贺迁入新居。
 
“以前我常觉得不公平,家庭不幸福。李孃孃来后,我觉得命运虽为自己关上了一扇门,却开启了另一扇窗,无论如何我都要认真读书,以后好好照顾爷爷奶奶。”谢美龄,汉王乡谢岩村4组一名在校高中生,本是无忧无虑的花季年龄的她,却承担了别人难以承受的痛苦、压力。但因为母亲打工一去不回,父亲也常年在外、甚少归家,她只能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由于爷爷奶奶年事已高,一家生活来源只能靠一亩三分茶地勉强维持。
 
“美龄刚认识我的时候,怕生不敢说话,明显缺少关爱。不过她却是个不怕挫折、踏实上进的好孩子。”说起谢美龄,早已为人母的“第一书记”李雪梅满眼爱怜,“想要帮扶美龄脱贫就要保障她完成学业,只有教育才能从根源上拔除穷根。”
 
将谢美龄列为教育扶贫对象后,李雪梅积极协调县教育体育局、县民政局等部门,争取3000元育才资金帮助交纳了学杂费,主动向单位领导汇报,发动责任心强、有经济能力和资助意愿的机关干部进行“一对一”长期帮扶。针对家庭缺乏劳动力问题,10余次组织单位党员干部、村组干部帮助谢美龄家插秧、摘茶……
 
“孩子父母都不在身边,多亏李书记照顾着。感谢李书记,带给娃娃这么多温暖。”一说起李雪梅,谢美龄的爷爷奶奶忍不住眼眶泛红。
 
作为洪雅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选派驻村的“第一书记”,除了帮助村子战贫困、谋发展外,李雪梅十分关心村上的留守儿童。派驻村上后,她就把对留守儿童的关心照顾作为帮扶工作的重点之一,想方设法解除他们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困难。一年多以来,李雪梅多方筹集5000元资金为全村25名留守儿童购赠100余册爱心图书,并组织开展游园、微信心愿等活动17次,为留守儿童们送去糖果、书包、玩具等童心礼物价值1.5万元。
 
“家里孩子不用我操心,村里孩子我得多上心。”李雪梅用真心换取民心,生动诠释了用心用情的驻村情怀。
 
“第一书记的任期有限,村民的期盼无限”
 

“第一书记”邵丽走村串户深入群众,了解村情民情农情。
 
“邵书记来村上后协调3000元钱帮助我购买了50只优质长毛仔兔,现在出栏兔子1500多只,离过年还有几个月,兔毛贩子早就把这些兔子全部预订了。”
 
龚天成,将军乡清凉村3组村民,由于老父亲生前患心脏病多年,高昂医药费拖垮了本就贫穷的家庭。爱人小孩需要照顾,龚天成在家一时找不到致富门道,家庭经济雪上加霜。
 
“龚天成人年轻,脑筋灵活,自身有养兔技术,因为贫穷不敢担风险,引导他脱贫必须打消顾虑,鼓励加大规模后放手去干。”31岁的“第一书记”邵丽没有拍脑袋决策,在调研了解市场需求,邀请畜牧专家现场考察,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道分析可行性和风险点后,邵丽将龚天成列为产业帮扶对象。
 
“兔棚扩建、兔笼编造、兔草种植、饲养防病、剪毛销售……在邵丽一步步耐心引导下,龚天成发展兔产业不仅让他腰包鼓了起来,更增强了脱贫信心和干劲。然而,邵丽还有更长远的打算:引导龚天成规模养殖,带动周边村民散养长毛兔,共享市场需求、养殖经验、销售渠道等信息;村干部年龄老化,龚天成年轻、有文化、懂技术,可以作为后备干部培养……
 
帮扶龚天成只是邵丽在村工作的一个缩影。一个从来没离开办公桌的“85”后的她,在入村后,利用1个月时间走村入户,通过走村串户深入群众,了解村情民情农情,为老百姓多出点子、想办法、谋出路。一年多以来,在她的努力下,投资45.4万元的村道加宽项目顺利完成,新安谢石桥到清凉村3公里道路加宽项目有序推进,多方争取为村上贫困户、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送去折合3.2万元过冬物资……
 
“要真正‘连民心’,就必须找到帮助村民增收致富的突破口,这是老百姓最盼望的实事,这个事要是办好了,民心自然就连起来了。”邵丽深有感触地跟记者说。在担任“第一书记”期间,邵丽把每分每秒都看得很紧,她常说,“选派我担任第一书记是组织的信任,虽然第一书记任期有限,但村民们期盼无限,万事都要抓紧。”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